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 松 通讯员 叶青松 蒋劲松
每一段年轮,都是一段激情难忘的记忆;每一步跨越,都是一首催人奋进的壮歌……十年的机遇,十年的探索,十年的拼搏,十年的发展。
建县十年来,随县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主线,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生态教育理念为引领,循大势、谋全局,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突出“质量与特色”两个重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以目标引领促落实、制度保障促落实、考核激励促落实。
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60所。其中,幼儿园149所(公办81所、民办68所)、小学79所、初中24所、九年一贯制4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7539人,其中幼儿园在园人数21075人,小学41972人,初中17720人,中职1829人,高中4829人,特校114人。在岗教职工4346人,其中专任教师4056人。
加强基础建设 改变教育面貌
随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遗余力推动教育健康发展。全县教育总投入从2011年3.04亿元递增到2018年的7.51亿元,2011年至2019年共投入52.62亿元,教育总投入实现翻番。
随县教育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深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加强学校基础建设与管理,科学统筹规划中小学校布局,使教育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占地面积133.3亩、总投资1.15亿元的随县炎帝学校已于2019年6月全面完工,投资1.2亿元的随县神农国际学校已于2019年9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全县学校布局渐趋合理化,中小学校“三区”分设、“四化”分明,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校舍建设实现校准化。
凸显地方特色 打造教育品牌
特色铸造品牌,内涵提升品质。随县教育人践行生态教育理念,驱动学校德育创新、课堂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三驾马车”,建设书香校园、生态校园、阳光校园、智慧校园“四大校园”;推进新教育实验与“三驾马车”的深度融合,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2016年,成功举办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教育作为随县的一个窗口,向外界展示了良好形象;教育质量不断攀升,中考成绩A类上线率,连续六年位居全市首位;随县一中一本上线人数年年创新高,连续六年突破百人大关,2019年实现历史性突破,上一本线达209人,在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营造清风正气 锻造过硬队伍
随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认真履行“两个责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持之以恒加强教育防范管理和作风建设。加大公开竞选工作力度,公开选人用人;坚持完善党务、政务、财务和各领域里的办事公开制度,随县教育呈现出清风正气的一片蓝天。
随县教育局党委以“主题党日”“履职尽责”“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机关集中学习制度,围绕“把纪律挺在前面”这条主线,明确“一岗双责”,压实主体责任,强化使命担当,从严治党、依法治教,教育形象持续彰显。
坚定理想信念 办好人民教育
随县教育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坚持“四个自信”,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办学理念自信。提出“生态教育”理念,倡导多样性、尊重差异性、强调体验性;选取新教育实验,打造具有随县标识的乡村特色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是行动路径自信。确立驱动“三驾马车”、建设“四大校园”的行动路径,抓住学校德育、课堂改革、校园文化三个关键要素,建设书香校园、绿色校园、阳光校园、智慧校园。
三是运行机制自信。坚持开展“五个十”的评选活动,坚持间隔一年的运动会和艺术节,坚持新教育开放周与观摩交替举办,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四是校园文化自信。以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底色,精心打造每校一个鲜明主题的校园文化,让全县学校各具特色,和而不同,“不一样的你我、同一样的精彩”。努力让教育回归本真,提倡学校各取所需,小学阶段打造“快乐课堂”、中学阶段打造“智慧课堂”、高中阶段打造“高效课堂”,营造独特的学校教育生态,呈现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取得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的可喜成绩,走出了一条生态教育发展之路。
随县教育局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家庭教育示范县”,随州市“教育精准扶贫优胜单位”“学校项目建设优胜单位”,随县“绩效考核突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突出单位”“党建工作突出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