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速成”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在没有达到环评要求的情况下,一个规模全国数一数二的奶牛场在上海市金山区仓促上马,结果弄得臭气熏天,在盛夏季节苍蝇多得“伸手就能抓到”,甚至大冬天也是苍蝇密布,周边村民怨声载道。
不少干部群众表示:这是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使原本应该优美宜人的新农村变成了“臭农村”,现在还要转过头来花大力气治污。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已着手处理这个环保问题。
白米饭变成“苍蝇饭”新农村变成“臭农村”
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金山种奶牛场位于金山区廊下镇勇敢村,占地510亩,投资2亿元,2006年6月建成投产,规划存栏6000头,目前存栏4300多头。记者曾两次来到这里,一次天晴,虽然已是冬天,但仍然可以见到大量苍蝇;另一次来的时候下雨,苍蝇不多,但在村里可以闻到奶牛场飘来的臭味。
勇敢村一村民小组离奶牛场大约300米,村民沈志仁说,以前空气很好的,但建了奶牛场后,臭气熏天。在离奶牛场不远的南塘村二队,队长杨兆华说,天热的时候,每天12张粘蝇纸都粘得满满的,死苍蝇能装满一玻璃杯。村民金友良比划着说,白米饭一盛上桌,没多久就变黑了,苍蝇扑了一层,“不是苍蝇跟人抢饭吃,是人跟苍蝇抢饭吃。”
廊下镇一位副镇长表示,这个奶牛场自建成投产以来,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影响着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群众上访、投诉至今不止,已发生多起农民成批拿着整袋死苍蝇到镇政府群访事件。
廊下镇政府给金山区环保局两份情况汇报(分别写于2007年6月5日、12月2日)上写道:廊下镇农民今年因为奶牛场环境污染问题,多次上访、投诉,2007年6月26日至28日,由于奶牛场将鲜牛粪倒在农民住宅附近的渗坑及农田中,勇敢村13组38户农民集体围堵奶牛场大门……
急于求成做“样板”
埋下环保大隐患
廊下镇政府、光明乳业集团都意识到:奶牛场污染问题,缘自急于求成做“样板”,在诸多环保要求尚未达标的情况下,项目仓促上马。
他们介绍说,这个奶牛场是新农村建设开始后,上海市在金山区廊下镇进行名为“聚焦廊下”的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配套项目,是上面下达了突击完成时限的“领导样板”项目。
廊下镇多名干部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上马太急了。根据环评要求,当时奶牛场很多环保设备及装置没有投入,即使部分有投入的运行也不正常,很多操作没有按环保要求执行,“而且奶牛场未向上海市环保局报批生产,擅自投入生产1年多,属违法生产。”记者了解到,一直到2007年7月底,奶牛场才向市环保局补办了试生产手续。
负责奶牛场建设的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副总经理对于奶牛场造成的污染也非常无奈。他说,这个奶牛场是金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配套项目,2005年11月开工,原计划2006年12月进牛,但是 “上面”为了 “速成”,要求6月份一定要进牛。
牛进来了,但处理设施跟不上,大量牛粪怎么处理?奶牛场只好在厂内挖了一个巨大的坑,往里面存放牛粪牛尿,结果成为苍蝇滋生的一个“毒瘤”。这个坑也不够用,牛粪还是堆积如山,2007年6月底,奶牛场只好将鲜牛粪运出场外露天堆放,结果激起农民更强烈的不满。
违背科学发展观“硬发展”带来“硬伤”
记者了解到,2007年以来,奶牛场的污染问题已经得到上海市、金山区和廊下镇领导的高度关注,目前政府和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整治污染,企业按环评进行环境整改,将牛粪制成有机肥,承诺“鲜牛粪不出场、坚持灭苍蝇”;政府给农户发放粘苍蝇纸、灭蝇药水。目前,奶牛场周边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污染问题,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镇里一些干部表示,“聚焦廊下”工作刚开始时,上面曾要求“大干快上”,速成了一批项目,廊下镇本来经济力量薄弱,现在农村面貌确实有了改观,但镇里负债累累,不少干部群众感觉被“忽悠”了。
记者了解到,廊下镇是金山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相对落后的镇,当时镇政府拆迁了奶牛场周边300米的民居,拆迁费用高达1.5亿多元,2006年廊下镇财政收入只有6000多万元,用一位镇干部的话来说:“奶牛场的收益不交给镇里,拆迁费用却要镇里来背,不吃不喝也要几年才能还清这笔债。”
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也埋怨:当时为了马上建成奶牛场,成为上海新农村建设的一个 “亮点”,企业花了不少冤枉钱:挖了一个大坑临时存放牛粪牛尿,结果成为重要的污染源,后来又填掉,浪费了几十万元;为了快速完成一个接待室,同时有200人在里面施工,质量可想而知,后来返工了;当时赶着修的两条路,也返工了……
接受记者采访时,奶牛场污染事件中的政府部门与企业都在反思:在经济建设中,违背科学发展观搞 “大跃进”“硬发展”,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肯定带来“硬伤”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