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该咋吃?
作者:黎蘅、伍仞
春节刚过,看着家中角落里堆成小山似的各类营养品、保健品,周女士不禁皱起了眉头。“都是亲戚朋友过年期间送的,有维生素礼盒、有燕窝虫草口服液、还有瓶瓶罐罐的蛋白粉、营养素……”周女士无奈地表示,这些年大家讲究健康,过年送礼都不再送烟酒,改送保健品了。“可这些保健品品种这么多,成分这么复杂,我们一家子根本搞不清楚到底需不需要吃,怎么吃,吃多了会不会有副作用?” 确实,吃保健品已成为当下不少城市人每天的“必备节目”。然而,在服用保健品前能咨询一下医生的人却寥寥无几。 对此,营养科专家表示,保健品不是药,如果想通过保健品改善某些身体症状,甚至治疗某些疾病,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完全可以在日常食物中获得,只要饮食均衡,完全无需进食任何保健品。服用保健品应遵循“在日常饮食的基础上,缺啥补啥”的原则,否则有可能因为超量而产生副作用。 营养专家观点1:中国人最普遍缺钙和B族维生素 根据营养专家的调查,中国人最普遍缺乏的营养素是钙和B族维生素。前者是因为中国人的奶制品吃得比较少,后者则是因为现代人饮食中细粮吃得多,粗粮吃得少。针对这些情况,中国人适当补充钙质和B族维生素一般不会有错。 相反,如果身体没有相应的需求而一股脑乱吃保健品,摄入了超出生理需要的营养素,就可能出现过量、中毒的情况。例如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会出现疲倦不适、嗜睡、皮肤干燥瘙痒、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骨和关节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表现;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D会引起高钙血症,出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心律紊乱、软组织钙化及肾脏损害等;蛋白质过量摄入,则会增加肝肾负荷。营养专家观点2:中国女性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因其美容功效很受爱美女士的青睐。但按照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维生素E的摄入量普遍较高,维生素E缺乏症非常罕见。如果没有脂肪吸收障碍,膳食中提供的维生素E已基本能满足正常的人体需要。而过量服用维生素E会增加出血,如脑出血的危险性。营养专家观点3:保健品难以媲美天然食品 营养专家忠告市民:“天然食品永远是摄入营养素的首选途径。”例如维生素,虽然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化学合成维生素在成分上与天然维生素没有差异,但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维生素往往含有人工合成维生素中所没有的物质。例如合成维生素C一般只含有抗坏血酸,但存在于玫瑰果实中的天然维生素C还含有维生素P,能够提高维生素C的效用。天然维生素E中也不止“a-生育酚”一种成分,而是含有全部的生育酚,能产生更大的效用。所以,依靠人工合成的各类维生素、矿物质,无论技术多高明,其作用始终难与天然食物媲美。营养专家观点4:饮食均衡无需额外补充保健品 根据不久前发布的新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常成年人每天推荐的食物为:油脂类25克,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畜禽肉类50克至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克至50克,蔬菜类400克至500克,水果类100克至200克,谷类300克至500克。因此,营养专家提醒,只要能够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膳食宝塔来安排一日三餐,摄入的营养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不需要吃什么保健品。营养专家观点5:治病要吃药而不是吃保健品 很多人相信“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因此宁愿花大量的金钱买保健品,也不肯遵照医嘱吃药。但实际上,保健品的剂量属于生理剂量,只能满足人体日常所需;而对于病人来说,他对某种营养素的需求则必须达到药理剂量才能起治疗作用。例如铁,用于日常保健的生理剂量只需十几毫克,但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理剂量却可以达到200毫克。 不仅如此,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保健品打着“纯天然”的旗号,实际上为了达到效果却添加了西药。据了解,目前一些宣称纯中药的治疗糖尿病药品或保健品实际上添加了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吡嗪等降糖西药成分。这3种药物的作用强度很大,患者如果长期大量服用这些添加了西药的保健药品,最终会造成病人低血糖或肾病,甚至导致死亡。 (黎蘅、伍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