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客运站建在乡镇 把停靠点设在村头
我市加快发展农村客运业
本报讯 通讯员马红梅、记者晓林报道:3月22日上午,曾都区洪山镇鲍集村村民老宋扛着一袋化肥轻松地在村头下了车。他说:“班车通到村里,我们进出安全又方便。” 鲍集村民出行变化是我市加快农村客运发展,让农民得到实惠的一个缩影。据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自2004年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和农村客运建设网络化以来,全市37个乡镇666个行政村先后结束了不通客车的历史。不仅有城区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的纵向班线,还有乡镇、行政村之间的横向班线,基本形成了纵横相交、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目前运行的农村班车,有的线路十几分钟就发一个班次,农民乘车可以随来随走。许多村的通村公路刚修好,通村的客车也开通了。 目前,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线路164条,营运客车628辆,其中去年新增农村客运线路42条,新增农村客运车辆73台1404座,通客车行政村增加80个,全市客运通村率提高到75.9%;已建成农村客运站4个,农村候车亭165个、招呼站280个。 据悉,今年我市交通运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客运业,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到6月底,将建成并启用大洪山景区长岗镇、广水市陈巷镇等2个五级客运站,完成100个农村客运候车亭、160个招呼站的建设任务,争取年底前全市行政村通车率达到86%以上。同时,加强农村客车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引导运营车辆向中高级客车方向发展,使农民出行更加安全、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