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头切磋养猪经
作者:唐天才
4月22日上午,春光明媚。曾都区均川镇珍珠庙村办公楼前挤满了来自全镇的养猪专业户。以科技养猪为主要内容的农民讲坛,在这里开讲。 主持这次农民讲坛活动的镇党委宣传委员王新开宗明义:本期讲坛,为全镇养猪户搭建平台,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 第一个走上讲坛的是圆通寺村主任江兴国。他从1994年开始走上规模养猪之路,历经市场沉浮,带领全村农民发展养殖业。“选好良种,科学喂养是关键,规模养殖,扩大市场是根本。”谈起养猪经,江兴国滔滔不绝。台下的养殖户们听得津津有味。 “保健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具有十多年养猪经验的红石垭村支书储忠毅的一席话,引起在场猪倌们的共鸣。养殖环境日趋复杂,养殖成本不断上升,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马虎,只有科学养殖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听着储忠毅的养猪之道,养殖户们频频点头。 珍珠庙村是全市养猪大村,全村年出栏生猪4万余头。村支书魏长军走上讲台,介绍全村养猪致富经。“实现生猪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推进生猪产业向生态型、科技型、环保型转变。眼下,村两委会正引导养殖大户们建设沼气池,走猪—沼—果、猪—沼—渔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引进新技术,推广150标准化养殖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市场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养殖户朱德友道出了心中的忧虑。镇党委宣传委员王新接过话茬。“镇里以共富生猪养殖公司为龙头,成立了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国家正在大力扶持生猪生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场的均川镇委书记、镇长程文武介绍,全镇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9个,年出栏生猪15万头,成为全市生猪养殖第一镇,养殖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 时间已接近正午,但大家意犹未尽,一场围绕如何养好猪的讨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通讯员 林彬 本报记者唐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