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国宝”赴上海展览
“二号墓编钟”现身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作者:晓林、
本报讯 记者晓林、通讯员孙建辉报道:4月28日上午,由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看国宝文物 听千古绝响——中国先秦音乐文物珍品展》开幕。该展览是2008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将历时1个月时间,于5月28日结束。 据悉,这是市博物馆首次在上海开办文物展。当日,来自编钟古乐之乡的精美文物吸引了众多上海市民的关注,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青年报、文汇报等上海主流媒体竞相采访报道。 展览分为“辉煌灿烂的敲击乐器”、“清新温润的吹管乐器”、“幽雅如歌的弹弦乐器”3部分;以中国先秦时期为断代,主要是擂鼓墩发掘文物。其中,国宝级文物36件套的“擂鼓墩二号墓编钟”最引人注目。该套编钟于1981年在距曾侯乙墓西侧100米处发掘出土,被誉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这套编钟的“一钟双音”显示了我国古代匠人在乐器制造技艺上的光辉成就,是古代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此外,展出的十弦琴、均钟、排箫和篪等也都是十分古老的乐器,在它们出土前失传已久,有些只能在典籍上见到它们的名字。 展览期间,市博物馆和上海闵行区博物馆还将以乐器发展史为主题举办知识讲座,以便于观众在参观中国先秦乐器之余,对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漫长的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市博物馆编钟乐团演奏与展览一并进行。为再现古代宫廷音乐的韵味,表演者们身着战国古装,使用古乐器,集歌、舞、乐于一体,演奏《楚商》、《金殿乐》、《西宫词》等古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