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文明新风在社区
——我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巡礼之四
作者:常跃耀
  城区35个社区的文明创建,看后让人振奋。西城草店子街社区的居民对泥巴路的硬化和门前四包十分称赞,现在大街小巷通畅、干净、整洁,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身先士卒我为先
    西城周家巷的变化,居民都伸出大拇指说,臭了十几年的巷子,如今爽了。
    双龙寺社区的周家巷,由于下水管道太小,年久失修,堵塞破裂,导致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居民怨声载道。西城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汉阳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抓创建,找到接管破产企业的老板雷保国,动员出资2万元,加上其他筹资共计8万元,完成周家巷的改造。飞来土社区干部说,创建的文明新风首先体现在各级干部的身上,身先士卒,克难攻坚,为民造福,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老骥伏枥文明行
  曾都北郊办事处黄龙社区,有一位经常骑着自行车、拖着病弱的身子、穿梭于辖区的大街小巷、忙着不停的人,她叫刘加双,今年已有53岁,3年前因病主动辞去了委员职务。为了创建,她不计报酬,不顾病痛,让社区门前四包等工作走在全市文明创建的前列。
    在刘加双的极力推动下,黄龙社区多方筹资100多万元改造了五眼桥街、黄龙巷、花溪巷等5条泥巴路,配套修建了排水设施。
    八里岔社区党支部书记金培新为社区节约资金,组织人力上路劳动,亲自动手铲除杂草、清运垃圾,粉刷墙壁;花溪社区支书何开军在清除“牛皮癣”突击行动中,脚底磨起了几个血泡。
    如今,社区普遍反映,居民文明素养有明显提升,表现为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的少了,邻里团结和睦彼此关照的多了。
  义务创建添光彩
    “文明创建人人有责,守好监督岗,也是尽我一份儿责任吧。”71岁的曹成启老人是区农业局的退休职工,自被请回到“门前四包”监督岗上,一直坚守岗位。
    在东城舜井社区 ,每天上午8点,义务执勤员沈建明、王道华准时到舜井社区服务中心登记,领取袖章,然后到包片区域值勤。舜井社区有一支由90多名低保群众组成的队伍,承担着环境卫生保洁和清除卫生死角的任务,他们是其中一员。据介绍,这90多人被编成10班,轮流上街值勤。有临时任务时,还会全部上阵。西城花溪社区个体户冷光银、化平都是下岗工人,社区干部一声号召,他们便主动拆除了出店遮阳棚。双龙寺社区周家巷居民卢保国,主动捐资1万元协助社区改造下水道,又将贴满“牛皮癣”的10副卷闸门全部更新。
    “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主动配合,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逐渐形成,支持参与创建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了。”回味这些成绩,采访的社区干部和居民都满脸喜色。
  本报记者常跃耀 通讯员郑颖 程舢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明新风在社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