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飞虱提早一月迁入我市
植保专家提醒农民早作防治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汪刚、王志勇报道:眼下,正进入水稻插秧的农忙季节,农业植保专家提醒农民朋友:稻飞虱比往年提前一个多月迁入我市。请广大农友及相关部门提高警惕,密切监测,高度戒备,早作防治准备。 针对年初发生持续雨雪冰冻天气,曾都区农业局植保站高度重视稻飞虱的迁入,提早半个月的时间开灯监测发现,目前该区及我市稻飞虱的迁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迁入早,虫量大。4月20日开灯监测以来,已于4月24日始见稻褐飞虱,比2006年大发生年早35天,比2007年大发生早16天,比常年提早一个多月,为历史记载以来最早年份。截至5月30日,灯下累计诱虫32头,略低于去年同期,但明显高于往年同期;二是褐飞虱比例高。4月20日至5月30日,累计诱虫32头,其中褐飞虱21头,占灯下诱虫量65.6%,今年褐飞虱的迁入时间之早、比例之高、为历史罕见。 同时,据全国农技中心通报,今年稻飞虱3月份即从境外迁入我国华南、江南、西南南部,迁入时间早、峰次多、田间虫口密度上升快。而且,据5月上旬调查,我国南方虫源地稻飞虱百丛虫量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随着稻飞虱逐步北迁,对我市中稻生产构成的威胁也越来越近。 针对南方虫源地稻飞虱的发生和本地稻飞虱的迁入情况,农业植保部门要求各地农技部门认真落实“治早治小,早防早控”的防控策略,深入到田间地头,加强病虫监测,时刻掌握稻飞虱发生最新动态,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动员,适时指导防治。各位农民朋友也应根据当地发布的病虫防治信息,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及时开展科学防治。 农业植保专家同时也介绍了稻飞虱防治技术要点:1、中稻每亩纯氮最高施用量一般应控制在14.5公斤以内。浅水勤灌、干湿交替、适时晒田。2、控制化学农药用量,保护和利用天敌。3、中晚稻分别实行“压三控四”、“压四控五”的防治原则。4、褐飞虱主害代前1代进行“压前”的防治指标为百丛100头,主害代的防治指标为百丛1200头。5、稻飞虱防治前期和稻飞虱处于低龄若虫期,选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如噻嗪酮、噻虫嗪、吡蚜酮和锐劲特,后期和虫量大时,选用毒死蜱、敌敌畏和异丙威防治。6、准确掌握防治施药品种、时间、水量和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