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阵擦枪
——中考作文最后一搏
离中考只有几天了,一向满脸阳光的儿子,这些天来不知怎么变得满面愁容,沉默寡言,饭吃得越来越少,人也变得越来越瘦了。我问儿子是不是病了,不料,孩子道出的苦恼竟吓了我一跳:好长时间以来,他的作文成绩令他头疼! 这是怎么回事?作文,一向是儿子的拿手戏呀?他还发表了好几篇作文哩。我顿时感到挺纳闷。 “下次回家时,你将这几次考试的作文带回来我看看。” 儿子带回了两次考试的作文试卷。一次作文拟题为《童年》,分数是37分;一次是《惜时》,分数也只有38分。大家都知道:中考作文满分是50分,儿子两次考试的作文,老师都只给了75%的分数,难怪儿子这些天来愁眉不展哪! 再看内容,两次作文都是内容空泛,中间编造了一些不疼不痒的事例,权当凑足600字的字数而已。 综合地看,两篇作文都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语文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行话:“作文没有亮点!”结合儿子两篇作文的实际,仔细分析,我对儿子作了如下指点: 首先,作文拟题要亮眼。以“童年”为话题的这篇作文为例,如果你在童年时代最喜欢的是骑童车,就拟《我心爱的童车》;如果你最难忘怀的是老师带你做游戏,不妨拟《老师是老鹰》,设置一点悬念。再以“惜时”为话题这篇作文为例,如果写陈景润苦证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可以拟《灯光,怎么日夜亮着》或《斗室,那三尺厚的稿纸》,这是不是比《惜时》吸引人? 作文,要以情感人。你拟的作文题,也应该饱含感情。题目,是作文的眼睛,眼睛能传情嘛。拟题,不能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这样,会令人生厌。 再谈谈作文的内容。 中考作文训练,3天一小练,5天一大练,加之孩子们三点一线的生活空间,写作的材料也有限。为了应对这些频繁的考试作文,孩子们只得胡编乱造,一应了之。 作文,要写真实,是不是每次都得写自己?难道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就不真实吗?其实,写自己熟悉的任何一个人,又何尝不可呢?这样,改变一下思维的角度,作文选材就会无限宽广。 以“惜时”话题作文为例,可以记叙某个或几个“惜时”人物的感人事迹。搜索的范围要尽量放开。比如写某个科学家、作家“惜时”的事,写汶川地震中某解放军小分队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的事 (但材料一定要准确无误),写某个同学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等等,无一不可。 作文的内容不仅要做到真实,还要感人。不少孩子总认为只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才感人。否!我要告诉大家:不起眼的小事照样能感人!大家看过《一碗牛肉面》吗?它只写了一件一个盲人父亲和一个儿子在店里吃一碗牛肉面的事,但它却深深打动着每个读者的心。 你看,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一个盲人父亲,一个穿着朴素显得寒酸、读书模样的二十来岁的儿子。儿子向服务员高声喊道:“两碗牛肉面!”当服务员正要开票,儿子却又朝服务员摇摇手,服务员感到很诧异,只见儿子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了指服务员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服务员,只一碗牛肉面,还有一碗是油葱面。 一碗牛肉面放到了盲人父亲的面前,老人却并不急着吃,一双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却忙不迭地往儿子碗里夹。儿子呢,却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做声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牛肉,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把肉片夹回到父亲的碗里。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父亲感叹着。儿子说:“爸爸,快吃吧,我的碗里装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块肉片,放进嘴里。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地吃起碗里的油葱面来。 一对贫困中的患难父子,多么善良多么关爱的深情父子! 就是这样一件看似非常平常的小事,却无不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谁还说小事不能感动人? 再就是运用语言的技巧问题。 初中阶段,我们写作的最大本事是写记叙文。在记叙中要用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手法,还要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作文的语言也亮起来。 一席话,说得儿子不时地点头,他久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 俗语说:临阵擦枪,不亮也光。但愿我们这次的临阵擦枪,能帮孩子将中考之靶的命中率提高1—2环。 通讯员 胡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