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灾难,也是机遇”
四川汉源县灾区见闻
6月16日,记者随我市捐赠车队抵达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此时,距离“5.12”大地震发生已经一个多月了,但进入灾区实地的所见所闻,依旧让我们震撼。 6月15日下午,捐赠车队抵达雅安市。记者行走城区,感觉一切都很平静,很少看到倒塌的房屋和搭建的帐篷,市井繁华,人潮涌动。 “雅安的灾情主要集中在汉源县和宝兴县”,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雅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蓉说。 雅安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结合过渡地带,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之称。全市辖七县一区,版图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3万。 16日上午,记者随捐赠车队向汉源县城进发。进入汉源县九襄镇时,阳光分外耀眼,路两旁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满是苹果、樱桃、梨等果树,农民们将采摘的新鲜油桃、樱桃摆摊在路边销售。进入城区,记者看到,仍有房屋屹然挺立,部分房屋倒塌或出现裂缝,街道依然热闹,商铺均在营业,灾区社会秩序稳定。 “汉源老县城已经成为一座‘立体废墟’,房屋垮塌和严重受损的占到老县城的85%以上,需要搬迁的受灾群众在5万人以上,老县城的中小学校全部受损或部分垮塌,全县有5000名学生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复课。下学期将搬进新县城正在搭建的活动板房教室。”汉源县县长张桥说。 目前,无家可归的灾民还在帐篷内安置,即将搬入我省援建的活动板房。记者走进城区饮泉路社区居民冉瑞珍住的帐篷里,只见里面摆着一张床,床的一边铺着一个地铺,帐篷一边系着一根绳子,挂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冉瑞珍说,她一家4口人,在这次地震中房屋成危房,被安置到这里的临时帐篷里居住。她说:“政府将我们安置得很好,每人每天发10元钱1斤粮。”她对未来的生活很有信心,“有全国人民特别是你们湖北人民的支持,加上我们汉源人民的自力更生,我们一定会把家园重新建设好。”记者看到,灾民们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情绪比较稳定。 在新县城的萝卜岗上,机声隆隆,我省援建工人正头顶烈日干得热火朝天。首期1万套活动板房将在6月底交付使用,2万多名受灾群众将在这些活动板房内过渡安置。记者看到,板房区域内还在陆续搭建便于群众生活的厨房、厕所、商店、学校、卫生院等配套设施。 汉源老城区既是这次大地震的重灾区,又是即将蓄水的瀑布沟电站水库淹没搬迁区。灾民与移民叠加,灾情特殊。6月17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到汉源查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他要求,将汉源老县城受灾群众安置与新县城规划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早日建成美丽和谐的新汉源。 目前,新的县城正在老县城对面的山坡上加紧建设。根据规划,新县城建成后将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绿水环绕的山水城市。 本报记者 董斌 关注汶川大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