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盛开文明花
我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巡礼之九
随城社区文明创建,不但让居民感受到环境宜人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市民逐渐养成文明习惯,提升了文明素养,邻里之间表现出互相关爱、崇尚和谐的新风尚。近日,记者深入社区采访,听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我们都是一家人” 以前,常能见到邻里之间、门栋之间要么 “老死不相往来”,要么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如今,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各社区发生了新变化。北郊楚风社区68岁的老人徐太毛,为人热心快肠,经常义务帮助邻里照顾小孩。遇到有的居民加班、上夜班,徐太毛常主动把他们的孩子接到自己家中,给孩子们做饭、洗澡,哄孩子睡觉。孩子家长感谢时,他总微笑着说:“我们都是一家人。” 花溪社区居民张东风、陶道明,两家门对门,过去因为一点小事引起误会,关系紧张。自从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来,两家争着扫楼道,主动帮对方清理门前垃圾,两家都说:“远亲不如近邻。” 一个残疾人的小黑板 近日,记者来到南郊瓜园社区 ,听到一个残疾人传播文明的事迹。他叫马济稳,今年53岁,1992年一场意外事故使他左臂致残,从此他开店谋生,以一块小黑板报道国内外新闻,传播文明故事。周围居民都喜欢到他那里玩,下下象棋,打打扑克,聊聊新闻。居民说,这里有和谐,有笑声,有新闻。 这次汶川地震,马济稳的小黑板上报道了社区里93岁的老奶奶靳德英捐款的事,老奶奶一生省吃俭用,把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1100多元钱全部捐给灾区,此事在居民中产生良好影响。 “小黑板的内容几天一换?”记者问道。“一般2天一换”,马济稳指着小黑板说,这次的主题就是我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验收,上面有他一首小诗:“文明城市大家创,说话和谐讲礼尚;环保意识要加强,垃圾要入垃圾箱。”听着听着,周围的人都会心而笑。 “是随州人,都要为随城增光添彩” “随州的文明创建,为什么力度这么大,效果这么好?主要是市委市政府真正实践‘为民创建,创建为民’的理念,更主要的是全民参与”,提起文明创建,西城飞来土社区负责人如此说。 在飞来土社区,有500多低保户,他们自愿为文明创建出力,积极主动地帮助社区清洗临街店面的卷闸门,铲除墙面上的“牛皮癣”,劝阻街面上的流动商贩…… 一位姓刘的低保户说,文明创建,人人有责,是随州人,都要为随城增光添彩。低保户的力量有限,但影响积极。他们的行为,得到社会的赞许,他们的爱心为随城文明增添美的乐章!本报记者 常 跃耀 建设文明随州创建文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