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保护耕地 服务经济建设
今天是第18个全国“土地日”。其宣传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的决心和态度,旨在提高全社会的土地国情国策国法意识,增强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也明确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严格土地管理工作中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责任。 土地是人类乃至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价值。我区耕地面积15.77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有量13.0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43亩,略高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04亩,保护耕地面临的形势也非常严峻。近年来,区国土资源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举服务旗,走“盘活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用足用活政策,节约集约用地,既守住了全区耕地红线,又保障了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提供资源保障,在服务项目建设上用力。一是积极做好规划调整,及时落实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支持全区新农村建设,完成了三里岗吉祥寺等24个示范村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了保障全区项目建设用地,及时对唐县镇、柳林、洪山、万店等16个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此次调整是设市建区以来调整乡镇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面积4661亩。去年,全区个人建房规划预审1930宗,面积324.24亩;项目建设用地预审34宗,面积388.68亩,做到用户至上、项目至上、服务至上,较好地保障了全区个人建房和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召开基本农田调整补划评审会3次,及时落实了全区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做到既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处安家,实现了“双保双赢”。 二、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在提高“国土财政”上使劲。一是抓储备,垄断土地市场。土地收储工作实行政府收购、收益政府所有,做到了“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去年共收储土地8宗,面积840亩。二是抓整顿,规范“两个”市场。一方面,狠抓土地整顿,做到镇区私人建房一户不批,单位建设用地适度从紧,存量土地收购出让标准从严,强化了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加强了中介机构的监管。去年,在“百日行动”清理中共查出非法转让、房地产开发等违法案件50宗,追缴土地出让金520余万元,为区级财政融集了资金。另一方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了矿产资源整顿规范,大力推行矿产资源整合,依法关闭矿山26家,矿产资源秩序取得了明显好转。三是抓培育,激活“两个”市场。经区政府同意,区国土资源局重新修订了《曾都区土地收购储备供应管理办法》,对所有商业、娱乐及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收益。2007年度有偿出让国有土地66宗,面积551.024亩,实现土地收益6611万元;有偿出让采矿权50宗,实现采矿权价款236.9万元,新设置采矿权有偿出让率达100%。 三、坚守耕地红线,在资源保护上尽职。一是立足长远抓保护。保护好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的重中之重,为了突出保护好全区13.09万公顷基本农田,全区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3600个,建立户外保护制度牌163个,区政府与各镇、镇与村(组)签订目标责任书686份,做到一村一档、一户一书、一地一号,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二是立足开源抓整理。推进以田、水、路、林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均川等三镇国家投资的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科学编制了安居镇、唐县镇省级投资的高产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全年开发复垦整理土地面积7243亩,净增耕地5941亩。三是立足节流抓集约。坚持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转变用地思路,着力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全面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引导企业、经营商在各乡镇撤并的学校、粮站、棉花收购站等存量土地上“安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指标不足的压力。2007年,对全区闲置存量土地进行了一次专项清查,共查明全区闲置存量土地824亩。为加快闲置存量低效土地的消化,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建立了规划调控和政策引导机制,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维护农民利益,在征地补偿上尽责。严格按照鄂政发[2005]11号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认真落实征地补偿安置政策,较好地完成了随岳高速公路曾都段47个村的征地补偿工作,1.28亿元的征地补偿资金全部按政策兑现到位。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征地程序和补偿程序,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施工顺利进行,达到了领导满意、施工单位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曾都区国土资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