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在基层闪光
——走访选调生
作者:马培春见习记者林永俊
他们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风华正茂;他们分布在随州的各个乡镇,兢兢业业。他们是经过组织部门严格选拔安排到乡镇工作的选调生。如今,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怎样?近日,记者采访了他们中间的几位。 无悔当初选择 洪猛是随州市曾都区东城白桃村人,去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毕业之前,他已经和武汉某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大城市、白领,是很多人期许的生活,但我当时强烈地想回到家乡。”洪猛说,就这样,他报考了省委组织部主持的选调生选拔考试,成功地通过笔试和面试后,他被选调到曾都区小林镇,在党政办做一名办事员。 党政办的工作琐碎繁杂,但经过一年的锻炼,洪猛应对起来已经得心应手。“我的工作说到底就是3件事,学习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多向前辈请教,自己多琢磨,找到办事规律,复杂的事情也能完成得简单利索。”洪猛说起工作来满怀自信。 去年8月,我市39名2007届选调生全部到岗。39人中研究生6人,本科生33人。往届选调生成了他们的辅导员,经过短期培训,他们全都投入到了实际工作中。 新老选调生聚会,谈起当初的选择,大家都表示:无悔。 凡事当作锻炼 初到乡镇,没有一点基层工作经验,选调生们也犯过难。 被选调到曾都区安居镇的马双双,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她当初以为,到了乡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没想到她要做的却是民政工作。马双双说:“和农民打交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件简单的事,自己觉得已经解释清楚了,可人家就是不明白。没办法,我只好告诉自己,一点一滴都是经验的积累,凡事当作锻炼。” 从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毕业的何佑鹏也有同感。何佑鹏负责曾都区万和镇一个村的计生工作。随北人口流动性大,很多计生专干都很头疼的问题,何佑鹏硬是靠着腿勤、嘴勤出色地完成任务。“每到村里去一次,每和农民交谈一次,我都觉得自己又进步不少。”何佑鹏如是说。 学习永不过时 乡镇的文化娱乐生活是单调的,8小时之外的时间对于选调生们来说有些漫长。没有了舞会,不能去“high歌”,业余生活怎么安排?那就静下心来学习。 前不久,被选调到大洪山风景区的张龙,又让武汉的朋友寄了一批书回来。张龙毕业于武汉大学,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干了半年的办公室工作后,他被调到景区管理局。景区规划管理是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感到新奇的同时,压力也随之而来。张龙说,什么都不懂,那我就从零开始。张龙翻开书,里头是一个个新鲜的名词和一串串长长的公式。 一张桌、一盏灯、一个世界。选调生中间流传一句话:学习永不会过时。本报记者马培春 见习记者林永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