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点·跨越
——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掠影
作者:刘永国
随州是炎帝神农氏诞生的地方,是原始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薪火相传数千年,进入当代,传统农业文明的土地上,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情况如何? 夏秋之交,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考察现代农业,走访三区一市,撷取了一组画面与印象。 畜禽养殖工厂化 8月21日,大洪山中。无边无际的葱绿掩映着一排排红砖瓦房。这里原是庹家公社的社址,现在是大洪山红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牛工厂。房子里圈养着引进的红牛,一身油光水亮的皮毛。 年轻的合作社理事长戴章保,是外出北京打工的创业者。打工积累了创业起步的资金,也积累了改造传统养殖业的见识。租下闲置的房屋改造成养牛工厂,养了800多头木赞、夏洛莱等品种红牛。 大洪山山场大。传统养牛,以家庭为单位,散养在山野中,一户三五头已是多的。戴章保的工厂化养殖,农民觉得很新鲜,有来头,已有50户加入合作社,户均养红牛20多头。 戴章保雄心勃勃,他计划养牛1万头以上,牛粪尿做沼气,屠宰上设备,形成大洪山中的绿色产业。 类似的工厂化养殖,在漂水东岸的山地中有楚农牧业养鹅专业合作社,他们养殖皖西白鹅2万多只;在漂水河谷,还有佳慧家禽种鸡养殖场,年出笼商品鸡10万只以上;在广水花山水库下游的郝店,湖北新光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养猪1万多头。工厂化养殖,开辟了我市畜禽养殖的新时代。 工厂化养殖推动了全市养殖业,去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97亿元,成为农业的台柱子,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农产品加工链条化 广水城西,湖北广华生物有限公司。 走进广华的车间,随着生产程序往前走,可以看到油菜籽喂进去,经过若干道程序,金黄的油脂流了出来。 传统的、用沉重的木杵撞击而榨油的工艺,早已成为一种回忆。广华的榨油,工艺先进。它不仅榨油,还充分利用饼粕资源,生产油脂生物发酵蛋白,为畜禽饲养提供生物蛋白、饲用维生素,拉长油菜籽加工的产业链条。 广华每年可加工3-4万吨油菜籽、棉籽,可串起5万户农家,共奔富路。 曾都区新街镇,镇东南的黄土岗上,新凤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已建起了1个基地,正在建设新的基地,一排排红砖瓦房建了起来,一条条养殖生产线正在安装。 新凤凰,主要是做养鸡养鸭和鸡鸭制品加工的文章。与此配套,它们还修堰塘、筑堤坝、建沼气池,做养殖上游与下游的文章,亦农亦工,链条更长。他们的近期目标是开发岗地2300亩,年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 绿色食品国际化 随州是传统农业大户,“吨粮田”举目即是,食用菌、马铃薯、菜豌豆、畜禽产品久负盛名;山场田园广阔,秸杆、活立木丰富,为绿色食品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曾都区安居镇,田边地头多见一排排草棚,那是巴西菇的“产房”。巴西菇用秸杆不用段木,为我市食用菌生产开辟了新路子。巴西菇营养价值高,价格也比较高,菇农引入绿色理念,不用农药,环保生产,产品全部进入国际市场。今年,安居一镇已培植巴西菇72万平方米,预计销售收入3500万元,菇农可获利近1000万元。 走进曾都区的开发区,这里有数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湖北金银丰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专用面粉10万吨、优质挂面2万吨。 三友(随州)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国际贸易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 走进三友,人们看到了国际化食品加工的严谨。三友的车间全封闭、全空调,无尘无菌,各个岗位的工人、检测人员一律洁白的帽子、衣褂。 三友的加工车间去年10月建成,当年加工出口菇耳600万美元,今年前6个月加工出口已实现2600万美元,今年有望实现创汇5000万美元。 三友现在加工出口的是菇耳,有随州的也有外地的。三友的总经理刘银水表示,下一步将上蔬菜加工出口,届时将需要10万亩以上的种植、数万农户的参与。 三友,还有另一家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神农生态,正在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领头雁。本报记者 刘永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