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地有了“保险箱”
作者:祁鑫韧
8月25日,一场急来的雨赶走了田间初秋的炎热。曾都区均川镇九龙观六组的老汉陈修坤,一边摘着棉花,一边和老伴唠叨着地里的收成。 这时,家里来了几位客人,陈修坤扯了一把从地里刨出来的花生塞到客人手里说: “上午下雨时,在地里刚刨回来的,长得不错,尝尝鲜。”小花生连着枝叶,个个颗粒饱满,拨开后,麻衣粉嘟嘟的,咬一口,清香而又多汁。 陈秀坤说,再过十来天,田里的稻谷就要收割了。虽有虫灾,但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自己田里没受什么影响,每亩地可产600多公斤。秋季大概有三四千元的进账。每亩田都买了保险,每亩地政府交10.5元,自己拿3.5元,种地有了“保险箱”,心里更是踏实了。 他的老伴笑着说,坡地和旱田也没让它闲着,大半亩坡地收了一百多公斤花生,小半亩旱地估计可以收几十公斤的籽棉,够我们老两口零花了。每当从自家地里,收获棉花、花生、大蒜、高粱、玉米、芝麻等农作物,老两口心里就满当当的。见习记者 祁鑫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