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灾区人民喝上放心水
—记全省卫生系统赴川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市疾控中心总支委员刘贵杉
常跃耀 7月28日,省人事厅省卫生厅表彰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总支委员刘贵杉榜上有名。作为先进个人,刘贵杉说,我只做到了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情,让灾区人民喝上放心水! 放下牵挂到灾区 灾情就是命令。6月7日,我市接到省卫生厅通知,迅速组建一支10人的卫生防疫队于6月9日前赴川增援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之前,刘贵杉就多次主动请缨,表达自己希望进川救援的想法。这一天终于来了,刘贵杉却有些犹豫了,因为他妻子刚刚动完手术、还不能下床走路,每天还要为妻子忙前忙后,孩子又不在身边,这可急坏了刘贵杉。 面对选择,刘贵杉犹豫过,如果他打退堂鼓,有理由,一是妻子病重,二是自己50多岁了,身患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领导和同事不会有非议。但有32年党龄的刘贵杉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到四川省汉源县灾区去,帮在大地震中受难的同胞喝上安全放心水,做好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市疾控中心主任何卫华说,刘贵杉作为队长带领9名同志到灾区做防疫工作,大家都放心,他组织原则性强,为人厚道,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身先士卒抓防疫 刘贵杉是我市赴川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小分队队长,在灾区,他负责传染病监测,主动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学校卫生、医疗机构督导,心理干预等工作。 6月9日,随州防病救灾小分队按照湖北省卫生厅的要求奔赴四川省汉源县。地震的破坏能力非常强,汉源县疾控中心实验室一片狼藉,室内积满尘垢。试剂挪位、破损,一些精密仪器也被震坏,所有的困难都摆在刘贵杉面前,怎么办?一切得从头开始。一切也就这样开始了,他不顾沿途劳累,不惧化学品的危险,不怕出现裂缝的房屋危险,没有怨言,很快从做清洁开始,再把试剂重新归位和重配,试管、烧杯等重新清洗,精密仪器修复、校正,就这样仅半天时间,一个全新的战地实验室恢复了。 6月16日,在刘贵杉的指导下同微生物检测组在实验室简陋的情况下从一腹泻病人的粪便中分离出一珠志贺氏痢疾杆菌,为流行病学调查,为当前腹泻病监测提供有力的实验室支撑。 在他的指导下,队员先后到萝卜岗活动板房和到108国道、隧道对600多名建设者工地和工棚进行蚊、蝇、鼠密度、生活用水、食品卫生、粪便垃圾处理等问题调查,写出了第一个调查报告和工作方案,引起了带队领导和当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领导批示:“卫生防疫全体人员工地进行消杀灭工作。通过消毒所有的建设工人没有发生疾病流行。” 7月2日,在刘贵杉的安排下,配合设备厂家工程师对卫生部调拨的原子吸收液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了安装调试,正式投入使用。为下一班接班的水质监测员打下了检测基础。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有了起色。在汉源县的一个月里,他要求随后十名队员围绕工作找亮点,处理群众关系找切入点、分队之间找工作焦点,工作要上标准岗、讲标准化、干标准活、交标准班,引起各大媒体关注和报道。 为确保灾区的卫生安全,刘贵杉每天都要带着队员背着40多公斤重的设备和杀虫药水,对垃圾桶、垃圾堆、帐篷区、公共厕所、活动板房等区域进行消毒。天气炎热,队员们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连体防护服,戴着乳胶手套、N95标准口罩、防护眼镜,半天行走5-8公里路,喷洒5-7桶杀虫药水。当他们完成工作,脱下防护服后,身上的衣服都汗湿完了,手套里都能倒出水来。 在片马彝族乡,有一种叫做“火麻”的植物,人只要一碰到它,就会在1分钟内快速出现水泡,皮肤灼热,无比难受。队员们擦点碘伏后,发现水泡慢慢的在消退,就不管不顾,继续工作。 繁重的工作并没有击退刘贵杉和他的队员们,他们坚持战斗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线,刘贵杉更是一马当先,为队员做出表率。50多岁的刘贵杉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有时候走路头重脚轻,像踩棉花一样。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刘贵杉随身携带着复方丹参片等多种药,以备不时之需。队员周沛林说:“刘队长真不像是50多岁的人,任何事都带头干,做好后再要求别人,而且非常注意细节。” 在汉源县,刘贵杉看到灾区群众,第一句话就会问:“老乡,最近身体有没有什么不舒服啊?你知不知道周围其他人有没有出现腹泻、发热,其他不适应的症状的?”一声“老乡”马上拉近了他与灾区群众的距离。人口比较集中的学校,也是刘贵杉和队员们的工作重点。有1000多人的富林镇小学和汉源二中,防疫队一周要喷洒2次杀虫药水,当他们发现汉源二中有50多名学生患有季节性皮炎和虫咬性皮炎时,及时、迅速的为他们进行治疗,尽心地开展学校卫生督导工作。 水质安全凯旋归 汉源县受灾的近10万人生活在县城、九襄、青溪,虽是集中供水,但供水加氯消毒几乎是摆设,乡镇老百姓基本上饮用山泉水,消毒就更不用说了。到了夏季,肠道传染病最易流行,在刘贵杉的带领下,先定出厂水和末稍水采样点,每天监测,然后在37个乡镇由防疫队下乡采样,带回的水样分析工作方案得到总队领导和县CDC的肯定并运用,从6月12日~27日共采集检测水样161份,合格125份,不合格36份,合格率80%,为灾区人民饮用水安全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蕴藏丰富的锰、铅、锌、铁等矿的大渡河畔的汉源大多饮用山泉水。地震极有可能带来重金属的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检样必须慎之又慎,在这里没有先进的原子吸收仪、分光光度计,设备陈旧,实验得从原始的滴定化学分析开始,难度可想而知,利用快速检测箱只是参考,刘贵杉中午加班不休息,吃在实验室,硬是将六个点的出厂水连续三天合格改为五天测一次,末梢水6~8个点每天测一次,准时报出数据,避免了肠道传染病流行。 大渡河养育着这一方土地的人们,沟壑纵横、道路崎岖、荆棘丛生。人步行五公里山路才能取回水样。回到实验室,必须马上检测,当所有采集的水样没有重金属和微生物超标结果时,他和同事脸上露出了微笑,生命线安全了。 在汉源县工作期间,刘贵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了党旗下的誓言,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既光荣又艰巨的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湖北教育集团设艺术培训基地 本报讯 记者曹平平、通讯员田礼德报道:8月29日,湖北现代教育集团的艺术教育培训基地正式启动,副市长李雅君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国进为基地揭牌。 该基地为股份性质、民营化运作,是从事音乐、美术、传媒等艺术类高考考前培训机构,利用我市优质教师资源,并将聘请省内高校教授,服务于普通高中艺术生的专业水平考试,以及普通中小学生音乐、美术考级。我市每年有大量体育和艺术高考生,高考前到武汉个体学校进行三个月的专业集训,不仅花费高,还在集训期间落下了文化科。艺术教育培训基地将权威教授请到随州授课,能确保学生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两不误,还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东城卫生院提升服务促发展 本报讯 记者伍雅兮、通讯员王合意报道:“感谢医生上门为我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送来了医治高血压的处方。”近日,家住曾都区东城办事处带阁社区的60多岁的周老面对上门服务的东城卫生院医生,感激的话语说个不停。 据了解,今年以来,像周老一样得到城关卫生院免费健康体检的老人还有很多。这也是该院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步伐的一个侧面。 曾都区东城卫生院位于城乡结合部,前些年,由于管理、硬件设施等方面相对滞后,卫生院陷入进退两难境地。该院的门诊楼是80年代建造的,破烂不堪,对此,该院对大楼进行重新装修,并完善内部设施,而今,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还在原有科室的基础上,加设了口腔科、妇产科、综合住院部等科室,使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医院还强化业务管理,规范住院部。院长每天亲自查房、手术,大幅度提高了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规范住院部后的第一个月,住院病人就达69人次,住院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1.3%。经过多方努力,该院已成为市区两级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