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变职能 提高效能
——从国务院部门“三定”看中央政府机构改革
作者:采访时表示。
国务院46个部门的“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规定,已经发布实施。“目前,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规定的机构和职能调整已经平稳到位,改革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参与改革和部门“三定”工作的中央编办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转变职能:把不该管的事项交出去 许多人注意到:国家质检总局“三定”规定明确,质检总局今后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中央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次“三定”中,无论是对新组建或调整变动的部门,还是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我们都结合部门的功能特点,“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定清楚”。 基于此,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取消了一些微观管理、行政审批和评比表彰等事项,将可以由地方承担的事务交给地方政府,将一些技术性和具体事务交给事业单位或中介组织。 与此同时,按照把政府该管的事项切实管好的要求,“三定”规定有针对性地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全面强化相关部门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职能。 理顺关系:力克“九龙治水” “九龙治水”,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部门多头管理的形象说法。以网络游戏管理为例,新闻出版总署曾被赋予“负责进口网游审批和国产网游备案”的职责,而文化部则同时被明确“负责进口网游内容审查、各地网吧监管”。这使得不少想进入这一行业的经营者颇为“挠头”:不知道应该先找谁审批,到底谁说了算? 针对这一突出矛盾,这次“三定”集中理顺了有关部门在宏观调控领域、环境资源领域、工业等行业管理领域、涉外经贸领域、市场监管领域、文化卫生等社会管理领域的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事项。 许多事项确需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比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从“田间”到“餐桌”,农业、卫生、工商、质监、药监……分别“把守”在食品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但现实的效果却导致“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对此,这次“三定”中也提出了解决办法,明确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如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明确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各负其责等。 优化结构:严格控制机构编制 据介绍,在“三定”过程中,各部门普遍提出了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要求。“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对此,在“三定”规定制定过程中,对新组建或调整变动的部门,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人员编制先随职责划转,计入新部门基数后重新核定,有减有增。其他部门的人员编制均没有增加,国务院行政编制总量没有突破。 与此同时,在机构设置方面,这次“三定”着重强调适应部门职能转变的要求,优化结构,内部整合,精干设置。 按照“三定”规定,新组建或调整变动的部门,有关司局随职责相应划转,并按照改革要求重新整合,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加强了宏观调控、能源管理、环境保护、重大装备振兴和信息化、人力资源、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等方面的司局。对于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提出增设机构的,首先强调通过内部整合优化加以解决,确实需要增设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适当予以考虑。 (据新华社9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田雨 李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