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全民健身才刚刚起步
作者:王松

  本报记者 王松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健康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我市逐渐兴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晨曦里,阳光下,夜幕中,到处可见男女老少体育锻炼的身影。可是与此对应的却是专业健身场馆颇受冷落、居民社区健身器械的匮乏。全民健身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状态。
  街头涌动健身潮
    免费的户外健身深受大家青睐,清晨和傍晚的公园、广场成了市民健身的绝佳场所。
    9月9日傍晚,记者来到神农公园,只见公园里已有许多三三两两散步的人。神农广场上,一个健身操队在音乐声中集体起舞,领舞老师站在方阵的前面,带领大家进行有氧运动,在灯光的映衬下,健身场面显得十分和谐。健身操队的组织者告诉记者,跳操队是自发成立的,队伍最早只有十几人,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不少市民都自发加入到健身大军中,队伍规模越来越大,人数最多的时候,这里有100多人。
    跑步跳舞、打拳舞剑,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健身方式,而以水为墨,在地上习练书法,则显得独树一帜了。路灯下,陈老先生正在用自制的大笔,以水为墨在地上龙飞凤舞地写着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告诉记者,只要有空他就会到公园来练字,每次要写上几十个大字才会歇手。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不但字越写越漂亮,身体也越发健朗,连原本非常严重的气管炎,现在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公园门口看守车辆的师傅也对记者说,晚上的神农公园是最热闹的,每天都有数百人到这里来健身、散步,尤其是暑假期间,不光是中老年人到此健身,很多青少年学生也会到公园进行轮滑之类的锻炼。
    除了神农公园这个健身集中地,随城的各条大道也有一些健身点。每当夜幕降临,沿河大道、汉东路等街道的人行路上,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市民做着各种健身运动,有跟着录音机跳操的、有打太极拳的、还有练健身气功、老年秧歌的……香港街入口处,每天都集结着一支舞蹈队伍,40多岁的杨女士已经在这里跳了好几个月了,“刚开始在大庭广众下跳舞还挺不好意思的,后来跟着大家一起跳,融入到气氛里面,觉得自己跳得挺好的,没有什么丢人的”。
  健身场馆难受宠
    虽然近两年,花钱到健身俱乐部买健康成为一些时尚人士的生活方式,但是大多数人对健身俱乐部还是敬而远之。而且很多持卡消费者办卡时积极性很高,锻炼也较频繁,几个月后,新鲜劲儿一过,便懒得再继续锻炼,就让健身卡躺在手里睡大觉了。
    据了解,随州专业的健身俱乐部只有寥寥数家,这对于一个中等城市来说显然是极不相称的。记者从永乐健身运动俱乐部和城市阳光健身俱乐部两家健身房了解到,到健身房参加健身的人只占城区总人数很小的一部分,而在办理了会员卡的人员之中,能坚持下去的就更少了。
    很多人认为,健身馆收费价格太高是大家对健身房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据了解,我市健身房收费价格并非高不可攀。永乐健身运动俱乐部经理杨斌告诉记者,在他们俱乐部办理年卡是798元,半年卡618元,季卡398元,月卡188元。“工薪阶层可能有些负担不起,可是对白领阶层来说这个价格绝对是不高的,基本上就是每天一包烟的钱,很多人舍得打50元一把的‘拳打脚踢’,却不愿意花点钱来健身,说到底还是意识问题。”杨斌对记者说道。
    “没时间呀,工作这么忙,哪还有时间去健身馆?”许多人说起未能坚持健身,都会把时间的原因摆在首位。业内人士认为,时间只是借口,关键是人们的健身意识问题。城市阳光健身俱乐部教练刘继华告诉记者,“在很多大城市,健身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减压方式,健身气氛浓厚,多数会员会坚持每三两天就去健身馆。相对来说,随州市民到健身馆去健身的意识差一些。”
    刘继华认为,现在很多人追求的时尚生活就是通宵打牌上网、K歌、抽烟喝酒,而这种所谓的“时尚”会慢慢地腐蚀掉人的健康,让人变得消沉疲惫,真正的时尚是健康、积极向上,而健身就是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基础。
  器材匮乏难普及
  除了个人惰性、健身项目少等因素外,公共体育健身区设施的匮乏和损坏同样制约着市民参加体育锻炼。据了解,目前城区配套健身器材仅100多套,远远不能满足市民日常锻炼的需要。
    市文体局体育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城区只有神农公园、舜井社区、烈山社区等居民社区零散分布了一些体育健身器材,总数只有100多套。因为目前社区健身器材多数是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购买设置,社会资金投入到体育产业、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的不是太多,光靠公益金投资难以大范围地普及健身器材。
    然而,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健身器材也没有得到人们的特别关爱,很多小区的健身器材都是在“带病”工作。记者在某小区内看到,十多件健身器材均遭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上面生满了铁锈,有的螺丝脱落,好几个已经无法使用。
    据了解,目前小区健身设备的维护主要是由文体局和街道在负责,体育彩票公益金里是不包含维修费的,这笔费用成为额外的负担。市文体局体育科人士表示,希望每个居民能尽心维护健身器材,毕竟这是大家共同的福利。
  全民健身任重道远
    可以看到,对于拥有近50万城区常住人口的随州来说,积极从事健身运动的人毕竟是少数。健身场馆寥寥无几,健身器材难以普及。许多人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都是打牌,除了一些老年人积极参与健身,大部分中青年人还没有把健身列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随州普及全民健身,依然任重道远。
    对于这种状况,有关人士建议,当前一方面要努力搞好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体育健身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年轻人如果能拿出贪黑玩耍的热情,像老年人一样投身早起锻炼,对他们的自身健康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是大好事。”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全民健身才刚刚起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焦点特写】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