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科技增力粮食丰产
厉山“种三产四”工程示范成功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龚承斌报道:眼下正值水稻收割季节,笔者近日在曾都区厉山镇同心村二组中稻生产 “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区看到,200余亩“Y两优1号”优质超级杂交稻已是金黄一片,穗沉粒满。该镇农技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梅逢正现场随机抽样测算:示范区亩平16万有效穗,穗平实粒204,千粒重28克,理论亩平单产913公斤。
    近几年来,厉山镇以粮食增产促农民增收为切入点,重点推广“Y两优1号”等高产优质超级杂交稻新品种,最大限度地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同心村二组农民魏金成高兴地告诉我们说,他2006年试种该品种1.15亩,亩平794.5公斤,总产913.5公斤,2007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2亩;杨大国2007年种了一亩地,单田机割装了93袋,晒干扬净卖了878.5公斤,不但产量高,而且售价比其它常规中稻高出0.06元。当年全组种植面积50余亩,平均单产达到780公斤左右,比其它杂交稻增产23%。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克军介绍,受益后的农民们种植超级稻的积极性高涨:2008年全村种植面积扩大到1100余亩,占中稻面积的75%。当地农民普遍反映该品种抗倒伏、病虫害发生轻、易管理等特点。据统计,该镇已有同心、灯塔、东方等15个村种植“Y两优1号”超级稻1.7万亩,预计今年可增产粮食298万公斤。
    据悉:“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是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三亩地产出四亩地的粮食,大幅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丰产增收工程。该镇大面积试种结果表明,该工程的科技力量让农民实现了粮食丰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经济效果。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科技增力粮食丰产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