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阳光灿烂“90后”
——随州职院面对“90后”新生教育新课题

  新学年伊始,随州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首批“90后”大学生。据统计,1990、1991年出生的新生占到新生总人数的80%以上,达到2000人。“90后”大学生,他们具备什么样的特点?面对这一庞大的“90后”大学生群体,对随州职院的教育工作者们来说,又是一个怎样的新课题?
    “90后”给“80后”的挑战
    随州职院人文艺术系辅导员姚娟娟,属于“80后”。通过与“90后”新生的接触,发现“90后”新生整体个性阳光,主动积极,喜欢用手机,上互联网,与同学、甚至千里之外的社会人联系。她感觉到,“90后”新生懂得的知识较多,对辅导员工作感觉有压力,自己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然会带不好“90后”新生。
    医护系辅导员黄圆圆负责着近200名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学来,她逐渐对这些社会上一些人习惯认为娇生惯养的“90后”改变了看法,觉得他们的确是空前幸福的一代,较“80后”大学生,他们个性更张扬,更乐于表现,目标也比较明确。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相对来说,“90后”大学生是“物质的一代、享受的一代”。其依据是,这一代成长的环境相对优越,他们往往是家庭的中心,被父母视为心肝宝贝,从小衣食无忧,享受到丰富的物质产品。一些教育工作者对“90后”大学生做了专题调研,研究表明: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个性更加张扬,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但团队意识较弱;对网络十分依赖,受到大量信息的包围,信息和知识丰富,但缺失真正的偶像,内心有时较为空虚;功利心较强,承受挫折能力较弱。
  入学教育未雨绸缪
    随州职院现有24名辅导员,他们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担任辅导员工作都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为了让“80后”辅导员辅导好“90后”大学生,暑假期间,学院先后派他们到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参加研修学习,促使他们实现角色转变,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能力。同时,学院专门编印了《学生手册》,内容涵盖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学院相关的文件和制度,使学生教育更加规范、系统。
    一开学,随州职院就进行了新生入学教育,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并举行入学教育考试,作为必修学分计入学生总学分。其中最重要的是新生适应性教育,使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学校,热爱学校,树立起 “知校、爱校、荣校”的信心;有针对性的开展 “随州培养我成人成才,我为第二故乡争光添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起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科学、正确的规划,尽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针对“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和人际交往弱化的特点,各班还举行了自我风采展示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以尽早形成班级团队意识。
    近期,学院武装部还对新生进行了为期20天的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磨砺学生意志,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
  适应变化呵护成长
    乔文彗是护理专业的一名新生,到学校报到后,她通过校园里的QQ群中,不停地向学长们咨询校园情况,包括:交通、住宿、专业选课等等,成为群里比较活跃的一名新生,有时问的问题稍显稚嫩,却从未离开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辅导员认为她性格活泼,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引导她逐步参与到更广泛的、更有意义的团体活动之中。
    经管系新生曾瑶,说自己很独立,曾经一个人去广东的电池厂打工,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她不说累也不说苦,而是把这份工作当作成长中的一个体验过程。她说,像她们这些“90后”的学生们,每个人都是很独立,不喜欢束缚的。她还希望在以后的空余时间,能多找些兼职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随州职院学生工作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新课题,许多传统的教育方法需要改善。学院近期将对在校“90后”大学生作一次思想问卷调查,组织资深教师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学校将采取多种形式,举办系列教育活动,确保思想教育能够适应“90后”学生的特点,赢得学生欢迎,取得教育实效。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肖新俊
  刚参加了军训的“90后”大学生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阳光灿烂“90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