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防疾病“夏债”秋后“算账”
作者:杨然

  9月7日已过“白露”。
    古有“一夏无病三分虚”之说,是什么意思呢?专家解释,这个“虚”包含了脾虚、胃虚、气虚。经历了一个炎热的夏季,暑邪耗气,人的体力、精力损耗过大,在秋季需要及时调理和补养。
    怎样调理?入秋后,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暑湿渐至秋燥。燥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人与自然相应,顺时应收敛阳气,使精气内聚,濡养五脏。因此,秋季养生,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体育锻炼都离不开“养收”的原则。
    长时间吃西瓜损伤脾胃
    夏日,有人因西瓜吃多后便秘认为上火,有人因西瓜吃多了腹泻认为败火。西瓜味甘性凉、清热解毒,是夏季消暑佳品,一般不会引起上火。那么,便秘、腹泻又是怎么回事?
    西瓜含糖量较高,有人对糖的吸入功能较差,尤其是吃多后,便会发生渗透性腹泻。至于便秘,西瓜利尿但不润肠,吃多了之后,体内的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进入肠道的水分就相对少了,有的人就会出现便秘。
    中医提醒,体虚胃寒、消化不良者多吃会出现肚胀、腹泻、食欲下降;肠胃功能不好者也不宜多吃;肾功能不全者短时间内大量吃西瓜,使体内水分增多而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使血容量急剧增多,对心脏不利;口腔溃疡者多属阴虚内热,西瓜的利尿作用会加重症状,导致溃疡加重。
    【补养建议】饮食方面,早秋宜适当多食些辛温食品,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白露后,气候转至干燥,宜多吃些清润食品,如芝麻、核桃、蜂蜜及梨等。
    凉茶绿豆汤秋后还能喝吗
    秋天分初秋、中秋、秋末,这三个阶段喝凉茶有不同的讲究。初秋多雨而湿重,可服用一些清热化湿的茶,如薄荷、藿香、佩兰等,且需温服。中秋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燥痒等,可用一些性寒或味酸甜的中药,如白菊花、银耳、莲子、芦根、白茅根等。深秋时,中医称“凉燥”,此时不宜多喝凉茶,尤其是胃口不好、全身怕冷、易腹泻的人不要喝凉茶。
    当“秋老虎”还在发威时,清热解暑类食品别一下全撤除,此类饮食既能消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适量喝些绿豆汤,或吃些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很有益处。
    【补养建议】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特别是中老年人,应避免过长的睡眠,秋冬是脑血管病好发季节,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阶段,脑部血流速度减慢,容易造成脑血栓形成,适当早起可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
    贪凉受寒疾病也秋后“算账”
    高温带来的烦躁、少食、失眠、懒动及贪凉受寒等,均可使人体健康受损,从而欠上“夏债”,这些毛病,到秋季会上门“算账”。
    秋后,许多人关节疼痛,有的还伴有眩晕、恶心、上肢麻木、视物模糊等症,这些都因夏季过度贪凉受寒所致。局部热敷、保暖、按摩可缓解症状。
    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即常说的“秋乏”。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中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并且脾主四肢肌肉。在夏天,脾胃因暑湿受困,运化不畅,到了秋季,虽早晚较凉,但中午温度依然不低,所以脾胃依然难以摆脱“困境”,这样一来,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四肢肌肉也就会觉得疲乏。
    【补养建议】建议秋后多做些量力而行的运动,如走步、跑步、游泳等,这样可促进脾胃运化,增强食欲。不过,运动量别太过,否则会更疲乏。饮食要适当多吃些山药、莲子、薏米等,有助于克服疲倦;如果出现气短等症,多吃点大枣,可健脾胃。 (杨然)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防疾病“夏债”秋后“算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生活顾问】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