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
曾都区铁树学校的资源整合之路
记者曹平平 通讯员杨和洲 新组建的曾都区铁树学校开学已经一个月了,井然有序的教学和管理自然冲淡了教师和家长们曾有的种种担忧。他们面对种种问题,认真思考,积极探寻一条整合资源、促进学校更快发展的新路。 合并不等于简单相加 今年7月底,曾都区政府撤销了楚风学校,将该校的人员编制、人、财、物及债权债务等整体划转铁树学校。原铁树学校现为铁树学校主校区,原楚风学校现为铁树学校楚风校区。然而两校合并并非是人、财、物的简单相加,更应当是办学的深层次完善,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 如铁树学校校长李龙首所说,太多的相似性使两校有着合并的天然条件。两校都源于厂办学校,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几年都收归教育部门管理。原铁树学校始建于1968年,是一贯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曾名为棉纺厂子弟学校、铁树集团子弟学校。2000年6月该校从铁树集团剥离,经过两年过渡,2002年正式归属曾都区教育局管理,名为曾都区铁树学校;原楚风学校1984年建校,也是一贯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为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子弟学校,2004年8月移交曾都区教育局管理后更名为楚风学校。 原楚风学校招收楚风社区学生,原铁树学校招收“青年路以北,沿河大道以东,烈山大道以西,清河路以南,以及铁树社区前后生活区”的学生。然而这两所一路之隔的学校在生源递减的现实面前,拉开了距离。学生们通过托关系讲人情争取着要上原铁树学校,导致在原楚风学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出现了一边冷一边热的现象。一边校园承受着满员的压力,需要增添设施设备,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另一边却有大量教室和设施闲置,优秀师资工作量不足。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利于两校的良性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合并以整合资源的时候了。 整合资源积极探索 合并之后,如何对待两校原有优质的办学资源呢?铁树学校副校长杨士平,是原楚风学校的校长,他说,曾都区政府和教育局在领导班子搭配上反复思考过,现在的铁树学校实际上是吸取了三所原厂办学校的经验。首先将两套班子精简为一套班子,原铁树学校校长李龙首现在任铁树学校校长,另有陈东升副校长原来在清河路学校担任过副校长。 “现在老师多了,学校调配老师更有空间了。”魏芝兰老师说,由于原铁树学校缺少数学老师,教英语的她教起了不熟悉的数学,现在她终于返回到擅长的英语教学岗位上。新学期的教师岗位聘任问题是最敏感的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学校最终根据开课所需设岗,定岗到人,98名教师全部及时拿到了课程表,教师们打消疑虑了。参照原先各校的管理制度,求同存异,扬长避短,建立了一套善于继承和创新的管理制度,铁树学校顺利开学。学校统一安排了两个校区的教师、学生、教学,优化了布局,降低了办学成本。李龙首说,两个学校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融合也是新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凝聚人心显然是摆在新学校面前的首要问题。继而办学目标的制定,组织、资源、制度等更深层次的整合都将开始,铁树学校师生摆正了积极探索的态度,决心种好学校合并的“试验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