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包户各奔“钱程”租赁人规模经营
黄家畈村土地流转“流金淌银”
作者:陈晓林、
本报讯 记者陈晓林、通讯员叶银芳报道:土地流转给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外出务工的农民不愁土地没人种,每亩每年能得到500元租金;而种植、养殖能手们则利用流转来的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建起了一个省级生态养鸡小区和一个稻-虾连作示范基地。 昨日,记者来到黄家畈村养鸡小区,远远听到了鸡子欢快的叫声。武鑫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武高兴地说:“眼下商品鸡的行情不错,‘矮脚黄’每公斤可卖到9.2元到9.4元,比往年同期高2元左右。小区里30个养殖户今年可出笼商品鸡100万只,收入1200万元没问题。”养鸡小区总用地200余亩,除了陈家兵、黄中荣两户是利用自家责任田养鸡外,其余养殖户的养鸡大棚都是建在流转来的土地上。 稻-虾连作示范基地里,种养大户黄清广正在给养殖池里撒生物肥。他说,示范基地一期用地620亩,是从260户农民的承包地流转来的。如今,稻-虾连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充分显现,大家打算明年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土地流转,多方受益。村会计余大兵介绍,一般农民种植小麦、稻谷,除去种子、化肥等投入,每亩每年的纯收入也就是500元左右。对于农户而言,把土地流转了,土地上的收入没有少,还可以从事更有“钱途”的第二、第三产业。目前,全村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有600多人,年挣劳务收入上千万元。一组村民黄敬康,把4亩土地流转给稻-虾连作示范基地后,每年能拿2000元租金,如今夫妇俩无牵无挂地进城从事汽车运输,前不久还在随州城区买了房。七组农民陈家学夫妇,把承包的责任田流转给养鸡小区后,双双到广东打工,两口子的月工资加起来有3000多元。 黄家畈村2300人现有承包耕地2400亩。该村的土地流转始于2002年。当年,养殖户黄武、陈克华从农民手里租了不到10亩土地尝试大棚养鸡。如今,全村用于规模经营的流转土地达到800多亩,占全村总承包地的三分之一。村里的土地流转在万店镇委、镇政府指导下,坚持了依法、自愿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原则,村委会则发挥了见证人、中介人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