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得益于国家好政策”
——访我市最早的个体户之一张宗贵

  10月27日 ,记者走进张宗贵位于城区城建巷的家时,见他身着唐装,戴着老花眼镜,认真阅读报纸。今年71岁的他,依然神采奕奕。作为我市最早的个体工商户之一,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个体经商之路。
    张宗贵是随县城关镇人。1957年参军,当兵不久遇到三年困难时期,于是他在1961年回到随县,在何店镇务农。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政策确立,张宗贵有了进城做生意的想法,家人也支持,他便开始在城区水西门摆地摊卖菜。“那时我从菜农那儿进菜卖。除了我,还有不到10个小贩。”张宗贵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 “记得工商局有个女书记姓蔡,她拍拍我的肩膀跟我说 ‘可以贷款创业’。但那时个体户才兴起,大家都不敢做大,只有滚雪球式的积累资金。”
    1984年,水西门搭起了晴雨棚,十几个商贩在其中做生意,一个小市场显现。张宗贵看别人的卤制品生意红火,也做起了走俏的卤制品,自己进货加工。1988年,水西门盖起了房子,他们开始租赁店铺经营。
    1990年,子女们面临就业问题。当妻子杨聪林为孩子的工作发愁时,张宗贵鼓励孩子们白手起家,自主创业。“给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在他的支持下,孩子们也自立门户。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政策更明确了,胆子也大起来。心想国家在不断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不仅要求吃饱了,还讲究吃得好,我便开始卖各种调味品。”张宗贵说起了自己的生意经。
    1992年,张宗贵投入8万多元,承包随州市南郊第一食品厂,雇了30多人从事食品加工。“当时常有人从武汉来买食品,有时还供不应求,第二年收回成本,第三年盈利。但由于没有好的帮手,生意顾不过来,只干了5年,就不干了。”张宗贵遗憾地说。之后,他继续做副食品生意,又慢慢增加干货、冷藏食品等。他还经常鼓励请来的工人自己做生意,帮他们拿主意。
    近几年,张宗贵把店交给女儿打理,安享晚年。回忆起这30年,他感慨地说:“刚开始我摆地摊的时候都要收税费,现在‘两费’停征了。以前年收入4万块钱就不错了,现在都15万了。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啊!”
  随城水西门市场个体工商户热情为顾客服务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得益于国家好政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