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农业富农民
——广水建市20周年系列报道之八
作者:宋俊超
秋末冬初,广水市吴店镇万余个香菇棚前,菇农们在为菇筒喷水增湿,掀膜通风;郝店镇俊华养猪场、新光集团及严家湾养猪大户的猪舍中,万余头育肥的猪正待出栏;太平、李店成片的吉阳大蒜田里,蒜农正在田间管理…… 近年来,广水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优质粮、食用菌、畜牧业、林果业、吉阳大蒜、小龙虾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得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据统计,该市特色农业年可为农民增收近2亿元。 规模化种养 “发展特色农业,要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份额,实行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广水市委书记李耀华说。 立足本地特色,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该市确立以“提升优质粮产业板块、发展畜牧产业板块、壮大食用菌产业板块、巩固大蒜产业板块、培育小龙虾产业板块”等为主导的优势农产品板块。 该市制订优惠政策,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已建30万亩优质稻、2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优质粮比例达60%;以深广物流、白金龙饮品为龙头,发展优质林果面积20万亩,优质花生15万亩;大力发展菇耳林,已种植3500万棒(袋)食用菌,年创产值3亿多元;推广蒜稻连作模式,优质大蒜种植达5万亩;扶持新光集团等3个种猪繁育场及20余个畜牧养殖小区,今年已出栏生猪50多万头,出笼土鸡500万只;推广稻虾连作模式,龙虾养殖面积达3万亩。 产业化经营 该市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把种养基地作为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实现农产品未产先销。 近年来,该市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3家,形成了以吉阳食品、广丰菌业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链;以三江固德、广华生物、鄂北米业、奶狗面业等为龙头的粮油产业链;以新光集团、天地康缘、信达农业等为龙头的生猪产业链;以深广物流、天然食品等为龙头的蔬菜、林果产业链,发展订单农业25万亩,带动8万农户,年可为农民增收1.2亿元,农产品年出口创汇能力达2000万美元。 产业化经营,催生了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该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0多个,网络农民经纪人近5000名。 标准化生产 该市坚持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大力 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 通过引进技术、引进良种、科学育苗、 建立基地、形成网络,该市先后建立三级 种、养殖业、加工业及产业化科普示范基地20个,该市高效良种推广应用面积达10万亩,优质良种覆盖率达100%,高产高效模式栽培20万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25万亩,24个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吉阳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省级评审,余店牌“三白”蔬菜等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福荣华”、“御之菌”牌罐头被评为“湖北名牌”。本报记者 宋俊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