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曾都出口食用菌基地渐成规模
153个村建立了连片式无公害香菇种植基地
作者:唐天才、
  本报讯 记者唐天才、通讯员刘震报道:近日,裕国公司投入100余万元与曾都区三里岗镇吉祥寺村签订了200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合同,这是曾都区推进食用菌出口企业实施“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该基地新建了2000余个标准化香菇种植棚,与126户菇农签订了香菇标准化种植协议,并聘请28名植保专家做技术指导,为香菇种植标准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可年产鲜菇500吨,标准化种植生产初见雏形。
    曾都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湖北省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食用菌加工出口已成为全省39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2007年,食用菌出口7319万美元,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55.8%,实现税收占国税收入的30%以上,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4.6%来自食用菌产业。2008年1-10月香菇出口8000万美元,预计全年可实现创汇1亿美元,在全区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还比较滞后,产品原料主要依赖市场收购,出口和种植的严重脱节,使产品生产源头和过程都缺乏有效监控,已不能适应当前食品出口安全的要求。
    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出口蔬菜、食用菌原料必须全部来自检验检疫备案基地。植物源性食品出口要从根本上做到源头可追溯,过程可监控,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通过对菌种、原辅料供应、生产、收购、加工等环节实行统一管理,强化基地科学种植,提高出口食用菌的安全卫生质量。
    为保证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该区各食用菌出口企业立足本地、兼顾外地,抢抓资源备案。据该区商务局统计,全区6家有出口实绩的香菇出口企业已在本地26个乡镇、153个村建立了连片式无公害香菇种植基地,其中神农生态公司、三友公司、裕国公司三家出口大户共计签标准化种植协议13765份,干菇年产量达10985.6吨,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将有力促进该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曾都出口食用菌基地渐成规模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