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菇乡传奇
曾都区发展食用菌产业探析
  12月1日,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市场曾都区三里岗镇新香菇市场试营业,当天交易香菇近60吨,成交额200余万元。宽敞大气的新市场取代了老市场,体现了决策者们的眼光和香菇产业思路。
    与新香菇市场毗邻的是500亩香菇标准化基地及食用菌科研中心。菇农出基地就进市场,真正实现了产、供、销、研一体化,菇乡三里岗镇不断书写着香菇发展的传奇。
    一个人与一个产业
    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第一镇、全省初具规模的五个特色乡镇、中国香菇之乡,这就是三里岗镇。
    至10月份,全镇香菇累计出口创汇2.8亿美元,实现税收1.2亿元。2007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11.4亿元,财政收入210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800元。该镇80%的农户种香菇,财政收入的80%、农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香菇产业。
    谈及三里岗香菇产业,人们总缅怀一个人——已故的华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1978年,他带领几个学生来到三里岗,点下菌种,造就三里岗的香菇产业。饮水思源,三里岗人将杨新美教授的铜像安放在吉祥寺新村的村口。
  麻袋背出来的老板
    从“提篮叫卖”到“自营出口”,三里岗香菇走过22年历程,那是一段极其艰难的创业故事。
    1984年,雷裕国等背着几袋香菇南下广州,发现这里的香菇价格是内地的几倍,经香港出口价则是内地的几十倍。于是,三里岗的香菇源源不断地“坐”火车到广州。
    2000年,完成原始积累的老板们摩拳擦掌,三里岗首家自营出口的湖北裕国菇业公司成立。随后,8家自营出口企业诞生,外销香菇占据香港市场75%的份额,美国、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被敲开。
    2004年5月起,香菇出口税种由工业类变为农业类,出口退税降低。老板们意识到,香菇必须朝着工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政府的帮扶下,先进的成套加工设备开始装备经销大户,香菇成为工业形态的绿色产品。“大洪山”等5个品牌的香菇进行原产地保护标记认证;3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4家公司获HACCP认证;一家企业还获美国FDA认证;全镇注册商标达18个。
    2007年8月,劲牌集团联合三里岗香菇企业中兴、联丰,组建湖北神农生态公司;上海华河整合银兆、三岗公司,组建三友食品公司,完成了三里岗香菇出口企业的战略重组。两家企业开发出高附加值的即食型系列产品,打入欧美市场。
  农民变股民
    11月1日,三里岗镇吉祥寺村一组17户村民将4000亩山场、土地作价122万元入股裕国菇业公司,成为股东。
    林地流转,解决了香菇基地原料来源,也为林农选择了一条新路。三里岗镇年种袋料香菇1500万袋,产干香菇4000吨,市场交易量1.2万吨,而其森林覆盖率竟达75%。
    要金山更要青山,这是该区坚守的红线。三里岗镇限制林木采伐,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农民引进先进的栽培模式,养山保山,近几年共退耕还林1240亩、灭荒造林3150亩,为食用菌培植了后续资源,香菇产业被列为全省5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通讯员
  林彬颂云李鸿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菇乡传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