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提升“文化随州”竞争力
——首届编钟文化节增进市民对编钟文化的了解
作者:许享红
  高雅的编钟音乐会、聚集海内外学者的编钟文化研讨会……中国随州首届编钟文化节,加深了市民对编钟文化的认识。
    世界重新认识了随州
    编钟文化节,让中外嘉宾和随州人自己,重新认识了曾侯乙编钟。气势磅礴的随州博物馆,展出了擂鼓墩2号墓编钟、西汉青铜器等一批“国宝级”文物原件,该馆由此成为湖北古代历史文化宝库之一。
    湖北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说:“随州博物馆陈列的本地出土的西汉青铜器的数量、铸造技术的精湛,全国罕见。”
    专家学者认为,2400多年前的编钟青铜铸造,集先秦科学文化之大成,反映了当时随州乃至中国在物理学、声学和铸造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曾侯乙编钟上3755字的铭文,系统地论述了音乐理论,填补了先秦音乐理论空白。来自德国的作曲家罗伯特说:“编钟了不起!随州历史厚重、文化灿烂。”
    拓宽了学术研究视野
    曾侯乙编钟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将曾侯乙编钟的研究,摆放到世界文明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之中,从而拓宽了研究范围和视野。“大范围、多学科、高科技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是以编钟为主题的国际交流活动的显著特点。”河南博物院研究人员王歌扬的《全球化视野下的 “曾侯乙编钟现象”》,引起广泛共鸣。
    从1978年编钟出土,到现在音乐考古学确立,国内外学者积极推动编钟文化研发和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并在本次编钟文化节中得到了很好展示。
    影音演绎编钟的神奇
    “《凤舞天下》演绎了曾侯乙编钟铸造过程,还将随州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都拍摄进来了。这是我们随州人自己的电影。”电影《凤舞天下》引起观众热议。
    在编钟文化节期间,我市与武汉音乐学院首开随州编钟音乐会,音乐专家学者与随州博物馆演奏队首次同台献技,钟磬合鸣,讴歌太平盛世、百姓安康,提升了随州人的演艺水平。
    大家认为,中国随州首届编钟文化节,把曾侯乙时代的音乐、音响复活起来了,还要不断创作纯粹编钟演奏的远古新曲目,让人听到真正的金声玉振;培养一支专业的编钟演奏乐队,使之不断成熟,到国内外巡演,以此影响中国、影响世界。本报记者 许享红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提升“文化随州”竞争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