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吉 祥 寺 活 力
——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作者:陈晓林
  本报记者 陈晓林
    “新农村建设是改变我们农民生活的大好事,我们当然会积极参与。”12月15日,吉祥寺村袋料香菇标准化种植基地里,二组青年汪鲲鹏高兴地说。
    新农村建设改变了汪鲲鹏一家的生活。去年以来,他家响应村里整治村庄、改善环境的号召,先后投入7万元,把5间大瓦房改造装修了一番,建起了沼气池,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住得比城里人还宽敞舒坦。
    与此同时,汪鲲鹏家的收入也在迅速增长。去年秋季,他家在基地里种植了4000袋香菇,今年天气好,花菇多,价格也略有上涨,可收入2万元。1年多来,汪鲲鹏的那辆汽车一直在新居民点工地上跑运输,收入也有3万多元。新建成的香菇大市场还为他妹妹汪莉带来了工作岗位,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
    汪鲲鹏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劲头大得有道理!吉祥寺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广泛征求了乡亲们的意见,好处看得见,农民群众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出来。三里岗镇党委书记陈德敏说:“开始谋划统一建设新居民点时,对究竟能盖多少套,我心里也没有底,毕竟每户要出10多万元建筑成本。没想到工程一开工,首批84套房子就被乡亲们认购一空。出手稍慢的群众强烈要求尽快开建第二期。”
    村民吕华迎花了14.5万元住上210平方米的漂亮农家楼。他选了个好日子大宴宾客,那股高兴劲就甭提了!据统计,村里的乡亲们如今用来购置新居的资金超过2000万元。
    吉祥寺村农民种植香菇的历史已有近30年,但长期以来,大家习惯在房前屋后分散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效益较低。为此,村里规划建设了500亩袋料香菇标准化种植基地,希望采用集中种植、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等手段,来提高香菇的产量和品质。最初,许多村民持观望态度。驻村的市国税局出资配套了管理房等设施,裕国、神农生态、三友公司等龙头企业也出资支持,并与菇农签订购合同,让菇农们吃下“定心丸”。种植基地一下子变俏了,乡亲们纷纷要求把菇棚搬进基地。
    村支部书记张德贵说:“最初我们怕基地装不满,劝亲戚、朋友带头进基地种菇。不久,我们又上门劝亲戚、朋友发扬风格退出来,因为基地里已经装不下了。”村民周忠明家在基地里种了4500袋,由于管理好、产量高、品质优,今年首批香菇就赚了1.5万元。如今,500亩基地不够用了,村里正谋划再扩建500亩。
    走进吉祥寺新村,你可以明显感受到农民投资创业的激情:邓卓国、陈永和、邓卓强合伙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年循环养猪1万头的吉祥牧业公司;张德慧、杨燕等女能人家里办起了“农家乐”;张保富抓住乡亲们搬新房换家具的机遇,开张了“三祥家具城”;钱克升办起了鲜鱼销售店;在深圳打工多年的小伙子佘朝,也被姐姐佘冬梅一个电话召回来,依托香菇市场办起了特色小炒店……
    吉祥寺人的生活环境好了,精神面貌也变了。眼界更开阔的乡亲们,不爱麻将桌,爱上“农家书屋”;不说家长里短,爱侃致富经验。一系列健康文明的群众活动也开展起来了。全村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和谐景象。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吉 祥 寺 活 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