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孝心要从儿时培养
  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该校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此语一出,便在社会上引起热议。见仁见智,各有其理。在我看来,北大此举,对于促进家长从儿时开始培养孩子的“孝心”不无积极的意义。
    行文至此,邮递员送来了2008年12月22日出版的 《中国剪报》,信手一翻,在其第8版上看到了一则令人惊心的标题:《83岁老母遭亲子遗弃后猝死》。细看内容,事出上海。当年83岁高龄的滕老太,因动迁分得政府给予的27万元补偿款。她和住在江苏路的四儿子王扣玛一起生活。王扣玛起心不良,以对动迁款数额有疑义为由,要老母亲到市政府反映情况。他把老母送到人民广场后,借口买烟而溜走,将滕老太一人甩在街头。傍晚,茫然的老人得到闸北区北站街道干部的帮助,将其暂时安排在海宁路上的一家旅社安身,并多方联系滕老太的子女将老人接回,但王扣玛始终不露面,以致滕老太在旅社孤独生活了80多天。2008年1月5日下午,老人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2008年12月18日闸北法院以遗弃罪一审判处王扣玛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不体谅父母的难处,要吃好穿好玩好,但却不学好;有的学生不听父母的劝诫,小小年纪就在学校谈恋爱,出学校就泡游戏机室,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更有甚者,打骂父母、袭击父母至死的惨事,社会上也是发生过的。凡此种种,值得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吸取教训。
    要吸取教训,就得有点实际的措施。北京大学“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一举措,具有很强的社会针对性,其积极意义不可低估。北大是莘莘学子向往的著名学府,一旦考分达到却因“不孝”而不被录取,那就是耻辱,就是终生遗憾。这对于某些不孝敬父母的学生,无疑会起到警示作用;学生的家长也会由此受到启迪,在培养孩子的孝心方面多做些工作。这样的效应,是北大对社会道德建设的贡献。
    但我觉得,孝心的培养,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孝敬父母的先进典型,可不可以优先录取?值得考虑。孝心教育有必要纳入学校教育的内容。社会主义的孝道,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我们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有 “爱人民”和 “尊老爱幼”的要求,这与 “孝心”有密切的联系。儒家经典中的论孝的语言,选一些纳入语文课,供学生学习,对孝心教育或许会有所裨益。
  黄旭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孝心要从儿时培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