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唱响现代牧歌
——曾都畜牧业“转轨”记略
  新春时节,走马曾都农村,探访养殖场,同养殖户交谈,笔者欣喜地看到:龙头企业不断涌现,标准化、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曾都畜牧业悄然变脸,正由传统养殖型向集约高效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成为农民增收新平台。
    龙头舞动千万家
    “同星农业公司不仅为我提供养鸡技术、种苗、饲料、禽药、产品回收一条龙服务,还在关键时刻扶我一把,跟着大企业有奔头。”南郊养鸡大户江忠余兴奋地说。去年,同星农业公司为其担保在曾都汇丰村镇银行贷款100万元,他的养鸡场得以扩建成功。
    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星农业公司,在万福店、何店建有6个养殖小区,推行“合同养殖、订单收购”,实行“公司+基地+养殖户”模式,与全区160余个专业养殖大户签订养殖合同,与1.5万农户达成了养殖和饲料供应等协议,把养殖户与大市场无缝对接,规避了市场风险,养殖户的每只鸡可获纯利3元左右。
    龙头企业是畜牧产业化的关键。曾都区在技术服务、项目申报、基地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扶持畜牧企业做大做强。全区涌现出同星农业、弘大畜牧、新欣牧业、共富养殖等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专业大户达到1179户,由龙头企业辐身带动的养殖户达到7万余户。
  规模养殖效益增
    “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个油盐钱”,过去,曾都的畜牧业一直是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经济效益低下,不利于抵御市场风险。
    龙谭畜牧公司老板冯茂军以前开办小猪场,区政府鼓励、扶持他做大做强。去年,他在曾都经济开发区龚家棚村建成万头养猪场。自建成投产至今,猪场出栏生猪3500头,创产值470余万元。从小规模养猪到开办万头养猪场,冯茂军深有感触地说:“规模养殖管理规范科学,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曾都筹集资金669万元,争取省级以上奖励扶持资金1300万元,对畜牧大镇、养殖小区进行奖励,促进了畜牧大镇创建和养殖小区建设。目前,全区养殖小区达到121个,建成150模式猪舍155栋,标准化万头猪场9家。同时,合理规划畜牧产业布局,建成三元猪、肉牛、肉羊、肉禽四大畜牧商品基地群。
  科技兴牧助增收
    “喂,你好,我家的牛生病了,请专家来看一看。”日前,均川镇周家畈村养牛专业户赵雪刚拨打畜牧兽医“110”求助,区畜牧兽医局专家立即赶往他家,诊断病情,开具处方。这是曾都科技兴牧采取的新举措。全区投入300多万元,推行先进养殖模式,推广畜禽无公害生产、畜禽优良品 种、畜禽标准化饲养、秸秆青贮、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畜牧科技成果,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今,养猪“150”模式、养牛“165”模式、养羊“1235”模式在全区遍地开花,优质三元猪、海伏特冻配牛、波尔山羊、洪山三黄鸡等“六畜兴旺”。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弘大畜牧公司实施健康养殖,推行“猪—沼”生态养殖模式,通过了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获得供港活猪注册养殖场自营出口资质,所售生猪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4元。目前,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和无公害畜禽产品认证成为养殖户新追求,31个养殖小区通过“两证”认定。
    科技兴牧助增收。去年,全区牛出栏5.65万头,生猪出栏100万头,羊出栏25.5万只,禽出笼1300万只,禽蛋产量4.5万吨,创畜牧业产值26亿元,实现畜牧人均增收100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大县”。通讯员 林彬 李鸿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唱响现代牧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曾都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