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大幅缩水,信托责任几何
作者:姚玉洁徐岳
尽管年报尚未公布,但2008年中国基金业绩无疑呼应着单边下跌的股市,陷入巨额亏损,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逾50%。基金神话已经破灭。投资者难免提出疑问:基金经理为何如此偏离专业水准?是没有恪守勤勉责任,还是现行制度本身存在某种缺陷? 10万元基金一年亏损近半 1998年初,国泰、南方、华安、博时、华夏等5家基金管理公司首批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并发行了第一批封闭式基金,中国基金业正式规范运行。进入第十个年头,随着多重因素影响下股票市场风险的集中释放,2008年我国基金行业规模十年来首度出现了负增长,行业总规模从年初的3.3万亿元缩至约1.8万亿元。 比规模缩水更令投资者心痛的,是基金净值缩水。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推出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去年股票方向基金的数量从264只增长到315只,资产净值从29434.97亿元减少到12798.74亿元,减少16636.23亿元。 纳入统计口径的124只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为-50.63%,其中跌幅最巨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础行业”下跌超过66%,跌幅最小的泰达荷银成长基金也下跌了31.61%;16只纳入统计口径的指数型基金平均业绩为-62.60%。 “都说基金是专业理财,可是去年股指跌了60%多,基金动不动也都跌个百分之五六十,其专业性从何体现?”一基民年初买了10万元基金,本以为当时已是市场低点,谁知一年下来亏损近半。跟多人经历了同样的遭遇。对此,一些基金经理向客户发出道歉信。可是,对于损失了真金白银的基民,仅仅道歉就够了吗? 净值大幅缩水,经理“旱涝保收” 2008年,海啸一般的国际金融危机、单边下跌的国内资本市场,使得证券投资不确定因素陡增。尽管基金巨额亏损,但基金经理的管理费却是“旱涝保收”的。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根据现有统计数据,计算出2008年我国基金市场呈现的一个最高与一个最低:所谓最高,指的是基金公司在2008年收入的管理费可能要创造中国基金市场成立以来的新高,再上一个整数关,即超过300亿元。与此同时,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的平均净值损失幅度却创造了中国基金市场有史以来的年度最低,大量的基金资产年净值损失幅度超过40%。 王群航表示,公募基金收取管理费是由其制度设计决定的,除非有相关契约规定,如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由于单位净值跌破了价值增长线而停收管理费,否则业绩亏损不能成为停收管理费的理由。 2008年基金业的人员跳槽风,并没有因股市的不景气而有所降温。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基金经理变动就出现了117次,361只基金有三成变动了基金经理,其中有一大批明星经理流向了私募基金。 据分析,基金业人才流动频繁,折射出业界的浮躁。基金经理大量离任,投资风格无法统一;“新手上路”越来越多,缺乏投资经验,这些都对投资者造成伤害。 更令人担忧的是,任期短期化使得基金经理在操作中追求业绩短期化,过于功利化往往导致市场误判。 维护稳定,还是推波助澜 有投资者提出疑问,基金在5000点甚至6000点的时候唱多,调整至4000点甚至3000点的时候却一致看空,在某些板块表现出的“追涨杀跌”,也使其成为“机构投机者”而非“机构投资者” 据分析,公募基金在2008年凸显出的尴尬,实际上折射出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在体制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当前A股市场缺乏做空机制,这意味着只有股市上涨才能赚钱,股市下跌只能亏钱。在2008年股市单边下跌的情况下,基金只能卖得早、跑得快,才能尽量减少损失,这必然导致股市进一步加速下跌。 与业绩惨淡的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去年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根据第一财经研究院推出的“中国阳光私募基金2008年度业绩排行榜”,对全部73只存续期超过一年的阳光私募基金统计发现,这些私募基金2008年全部跑赢了大盘,净值下跌的68只阳光私募的平均亏损幅度为36.38%,远远好过股票型公募基金超过五成的平均净值损失,其中有4只阳光私募全年跌幅在10%以内。更有5只阳光私募实现盈利,其中摘得业绩桂冠的云南信托旗下的中国龙精选基金,去年盈利更是高达11.87%!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剑辉表示,阳光私募基金借鉴了公募基金在资金托管、账户监督等方面的优点,并且在利益捆绑、激励机制等方面作出良好设计,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关注与认可。据统计,2008年度发行设立的阳光化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产品逾100只,超过以往任何年度。 这位投资界人士表示,这两类投资品种在产品设计、产品属性和运作方式上都有显著差异,不能简单比较,但私募基金作为活跃的市场力量,开始对公募基金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据新华社2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姚玉洁 徐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