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改如何命中要害
——来自代表委员和百姓的期待与建议
作者:刘铮韩洁周英峰仇逸
经过全民征求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箭在弦上”。对这项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充满了期待。 药价高:切断“以药养医”链条 “虽然国家多次下调药价,但很多药品从药厂出来进到医院销售,中间环节加价仍在十倍以上。”北京一位医生对记者说。 众所周知,“以药养医”是问题症结。人们从这次医改中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医改征求意见稿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要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吕燕玲说,公益性是这次医改的“指针”,必须取消“以药养医”和药品加价。还需要注意解决部分新药定价过高、药品经销商层层加价等问题。 基本药物制度更给百姓提供了 “有效不贵”的选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312种西药可以治疗80%以上疾病。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看病难:基层医院做好健康“守门人” 人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在基层医院缺乏足够的医疗人才和技术设备的情况下,人们自然涌向大医院。难怪有关部门在医改调研中发现,80%到大医院看病的病人,按理在基层医院可以解决。 要解决“看病难”,就应当合理分流病人。这次医改提出,在城市,由社区医院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在农村,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建设。 个人负担重:补上医保网“缝隙” 来自广东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陈雪荣说,新农合为农民减轻了看病负担,但报销比例太低成为新的问题。 城镇医保也存在不少盲点。以主要解决城镇无业居民、老人孩子医保问题的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为例,目前覆盖1亿人,只占到应覆盖人数的一半。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刘家强说,现在医保没有覆盖的都是一些处于原有制度“夹缝”中的群体,比如困难、破产企业职工,跨地区就业人员,城镇无业人员等。要补上这些“缝隙”,国家财政要给予更大支持,在实际操作中要有更灵活的办法。新华社记者 刘铮 韩洁 周英峰 仇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