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圣城拉萨

  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古称“巷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是一片荒草水塘,称为卧塘,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拉萨雏形。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
    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廓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拉萨市中央,药王山与红山咫尺相对。布达拉宫就修建在著名的红山之上,她是集文化、历史、宗教、艺术于一体的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宫殿。公元633年,松赞干布率大臣从墨竹工卡的甲玛地方西下吉曲沃塘,问鼎红山,开始建宫堡,修寺庙,营造平民住房,据说沃塘平野第一座建筑的红山堡寨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红山又称布达拉山,布达拉即梵语“普陀活嘎”一词的音译,为古印度南海的一座山名,意思是“脱离苦海之舟“。在吐蕃王朝时期,布达拉宫只是作为王室的宫殿而存在。五世达赖喇嘛受清顺治皇帝册封为西藏政教首脑、移锡布达拉宫之后,布达拉宫才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象征,既有政治活动,又有宗教活动。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
    红宫是一座红色建筑,供奉历世达赖灵塔和佛像的地方,达赖坐床、册封、亲政大典和贺年庆典亦都在红宫进行。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坐落于红宫五世达赖灵塔殿中央。该灵塔是布达拉宫最高的塔之一,耗黄金3721公斤、白银104.18万两,还有无数的珍宝,布达拉宫的富丽堂皇在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宫横贯两翼,是一座主楼前有庭院及围廊的建筑群,因外墙涂白色,故称白宫。白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处理政教事务的地方。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几乎每一个旅行者都同意的观点。大昭寺,以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供奉于该寺而闻名遐迩,寺内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在拉萨,除了大昭寺,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藏汉一家的历史,例如著名的关帝庙。晚清以来,因清军平定西藏边患内乱,关帝庙在西藏许多地方出现,在布达拉宫与罗布林卡之间修建的磨盘山关帝庙最为著名。它是乾隆五十六年清军驱逐廓尔喀军后,由福康安主持修建的。因庙内供奉的塑像与藏族英雄史诗中的格萨尔王相似,又名“格萨尔拉康”,意为“格萨尔神庙”。关帝庙是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也是藏汉一家的象征。
    去年“3·14”事件令拉萨的旅游业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很大影响,我所遇见的拉萨人,一提起都感到万分痛心。极少数分裂分子的所做所为,让更多的人看清了他们的嘴脸。我相信,历史的车轮是挡不住的,西藏会越来越繁荣!
  周德明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圣城拉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