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亮点”
作者:赵承张旭东崔清新孙彬

  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更加引人关注。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的一项项详尽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凸现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民生亮点”。
  民生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无论是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还是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民生领域的投资受到更为明显的关注。
    ——初步测算,根据今年财税等方面的采取措施,今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今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这其中很大的比重是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
    ——中央财政今年再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
    ——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
    ——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增长17.6%;
    ——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民生工程进度提速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在诸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中,列出了一个个明确的“时间表”:
    ——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
    ——确保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再永久性校舍中学习;
    ——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
    ——到明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
    “今年、明年、后年,一项项措施层层推进,大家更有盼头,解决的都是老百姓的难事、实事,老百姓是打心眼里高兴。”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说。
  改善民生问题规划更加系统
    教育和医疗在民生问题中占据的分量格外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和医疗问题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规划,教育要制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医疗体制改革也有了一个系统的推进方案。群众长期反映的上学、看病方面的问题有希望通过系统的改革与发展得到比较明显的解决。
    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报告提出,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根据部署,今年将重点抓好 “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五项工作。
    对于事关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可谓是步骤清晰,推进稳妥。报告选准了今年要做的医药卫生事业的五项工作: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惠民政策更加细致
    政策越细致,越容易落到实处。报告中提出的民生举措,考虑十分细致,就连孕妇定期体检都有具体安排。
    在促进就业方面,报告中举措涵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灾区劳动力等各个群体,提供周到服务,并对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进行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
    来自重庆的农民工人大代表康厚明说:“这些政策贴心,安心,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方便。”新华社记者 赵承 张旭东 崔清新 孙彬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