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助柳林板栗发展
建成十万亩绿色无公害板栗基地
本报讯 通讯员马久胜、万建霞、王东升报道:3月27日,笔者在曾都区柳林镇金桥万亩无公害板栗科普示范基地看到,在随京公路两旁的山坡上,成片的板栗树上早已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当地农民在科普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有的在对板栗树进行嫁接整枝,有的在松土施肥,有的栽植新苗,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柳林镇山场广阔,土地肥沃,气候特征适宜板栗生产,早在1992年,该镇党委、政府就将板栗生产作为该镇的特色产业来抓,并在金桥村建立了万亩板栗示范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品种结构调整慢和资金短缺等原因,全镇的板栗生产基本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2006年省科协和省财政厅联合在全省农村组织实施 “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后,曾都区科协、财政局积极帮助柳林镇研发新品种,扩大板栗种植规模,采取抽基槽,下底肥、补缺苗,开展防虫治病和品种改良等措施,区、镇、村三级通过政府投入、财政补助、村民自筹等方式先后投资700万元,在全镇12个村嫁接板栗苗400余万株,初步形成了分布4条线路,全长40公里,总面积达10万亩的板栗林带。 去年年底在曾都区科协、财政局的大力推荐下,该镇金桥村板栗基地被列入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财政部专门下达了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支持柳林镇的板栗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