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建基层妇女参政议政平台
广水女村官治理村庄不让须眉
本报讯 特约记者李明清报道:3月中旬,在广水市城郊乡三星村村头的一处山坡上,村委会女主任彭天蓉正带领村民建设茶山基地。“这个基地面积6000亩,建成后将成为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彭天蓉说。 去年冬,彭天蓉以接近全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该村第七届村委会主任。她上任后,带领村民硬化村级公路7.5公里,建沼气池120口,国家投资1300万元的低丘岗地改造工程也正在该村紧张实施。 近几年来,广水市大部分农村青壮年男性外出务工,留守村庄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然而,妇女身为农村主力却难在村级事务中作主。2002年,该市在调查中发现,拥有妇女村干部的村仅占31.2%。 为了让更多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广水市创新基层组织选举办法,推出了“性别两票制”、“妇女职位保留制”、“妇代会主任等额选举进入制”等制度,在该市村级换届选举中全面实施,努力为妇女参政议政搭建更多的平台。 “三制”选举办法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妇女在村委会干部中的当选率。据介绍,至去年底,广水市372个村共选出319名女干部,其中有4名女村党支部书记、2名女村委会主任,妇女参选率和当选率分别达到95.2%和86%。 该市310多名“女村官”上任后,尽职尽责,撑起了多彩的“半边天”。长岭镇五一村女党员仇桂莲当选村支部书记后,和“一班人”带领村民种植油桃340多亩,养殖王鸽1.3万多对,养蜜蜂400多箱,种植大棚蔬菜90亩,村民收入大幅提升。余店镇宋家岭村女支部书记刘莲华上任以来,带领村民饲养土鸡、种植黑木耳、养鱼,还多方筹资80多万元修通了连接镇区的水泥路,使昔日的贫困村成为拥有大批十万元户、百万元户的富裕村,赢得广泛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