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库区移民新生活
——记洛阳镇民政办帮扶移民二三事
作者:曹平平
  本报记者 曹平平 通讯员 苏 忠 罗安家
    在曾都区洛阳镇,库区移民既是后扶对象,也是项目实施主体,全过程监督工程质量,为自己的幸福新生活把关。3月31日,记者走进张畈村、揭家村、黄金堂村、同兴村等,感受到让移民感觉幸福的新生活。
    修堰塘旱涝保收
    看着自家绿油油的庄稼,揭家村的黄成宝展露笑颜,“前阵子不下雨,我地里的墒还厚着呢,而往年天旱我准急坏。”该村3组的大堰垅水库的整修,让黄成宝这样的移民户得到了旱涝保收的实惠。提起曾经的大堰垅水库,那可是揭家村的心头痛,水库堤面单薄,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垮塌的危险。等来盼来的66000元移民后扶资金让这个老水库重新焕发活力,在移民的监督之下,堤面进行了硬化,库容增至12万立方米,可灌溉下游150亩农田。
    在洛阳镇民政办的帮扶下,揭家村6组新建的蓄水池蓄水5万立方米,7组扩建的提水土当为200亩农田灌溉提水,揭家村水利条件的改善是移民后扶资金助力小微型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
  架桥梁方便出行
    黄金堂村的张家土当桥,最初修建于何年何月,已经无人可晓。村里的老人回忆,早在解放前村里就闹腾着要重修张家土当桥,无奈未能落实。说是桥,其实已成村民出行的瓶颈。连续几天阴雨,水就涨过桥面,趟水而过,青苔湿滑,让人不寒而栗。小小“漫水桥”更吞没过人命,让村民痛恨不已。
    “我78岁了,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走上这么好的桥。”家住黄金堂村七组的移民施从文感慨地说。就在去年,洛阳镇民政办将重修张家土当桥利用移民后扶资金立项,一座长7米、高8米、宽5米的高大结实的新桥彻底取代了朽桥,将黄金堂村的出山之货、壮实劳力、致富希望连通到精彩纷呈的市场。
  修道路增收致富
    移民后扶政策阳光普照,惠及了洛阳镇3410名库区移民。居住于张畈村的移民一度迁出300人,而今年陆续回迁200余人。是该村新修的3.6公里水泥路留住了人心。张畈村支部书记代仕明介绍说,洛阳镇民政办组织公开招投标,这条路在去年11月18日动工,质量监管严格,目前工程正在收尾。据悉,工程耗资93.8万元,村里未让移民出一分钱,而移民代表直接参与监控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管、工程验收。
    要致富先修路,移民后扶资金用于修路将产生明显的效果,为移民购买生产生活资料,销售农产品,外出经商务工提供了便利。洛阳镇党委书记黄智勇说,洛阳镇严格按照移民后扶政策,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的便民路、小微型水利及安全饮水问题,让移民过上旱涝保收、路桥通畅、致富有望的新生活。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库区移民新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