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秧 加强田管
水稻增产尚有潜力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张明学报道:近5年来,我市水稻生产取得面积、单产、总产连续增加的好成绩。那么水稻生产还会有新的突破吗?笔者近日咨询农业专家后认为,还有20%以上的产量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市中稻平均单产还不到600公斤,距离目前的高产示范区700——800公斤的高水平起码还有两成以上的增产空间。制约水稻单产徘徊不前的症结何在?农业专家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突出表现为“三差、三难”:一是种田效益差,粮食高产难要求;二是田间管理差,关键技术难到位;三是秧苗素质差,壮秧标准难实现。 为此,农业专家建议,提高中稻产量应重点有针对性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培育壮秧,二是加强田管。而当前主要是培育壮秧,因为壮秧是水稻高产栽培中最重要的基础。旱育秧、抛秧、两段育秧、机插秧等育秧方式,既能壮叶增蘖,又能壮根。培育壮秧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用良种。选用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培两优3076、扬两优6号、Q优6号等,大田标准亩备种量不少于1公斤。②播前处理。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可增强种皮透性,促进酶的活性,增强胚的活力,从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在浸种时选用强氯精、三环唑、多菌灵等药剂浸种消毒,可有效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③播期适宜。随州两段秧宜在4月中旬播种,旱育秧宜在4月下旬播种,机插秧宜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以保证安全出苗、正常生长、茬口衔接并达到提高产量、品质的目的。④育秧技术。根据两段秧、旱育秧、抛秧、机插秧等育秧方式不同,各自按育秧操作规程进行育秧和管理。机插秧具有节省秧田、节约肥水、省工节本、高产稳产等优势,是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