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强做大新梦想
——湖北齐星公司董事长徐德创业的启示
作者:许享红见习记者白萌
挖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轰轰隆隆,15栋车间同时兴建,有的正在灌柱,有的已经封顶……4月14日,随州经济开发区齐星公司多晶硅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湖北齐星,从1984年负债300万元的街办自行车厂,到2008年销售收入16亿元、交税1.18亿元,是如何实现成功跨越的呢?该公司董事长徐德道出了他的创业 “真经”——广纳人才、不断创新、追求更新更高目标。 广纳贤才,智囊兴企 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无形的宝贵资本,近几年齐星招揽了1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如2007年以年薪30万元人民币聘请高端人才:外贸专家张传栋、模具专家藤生训生等4名日本专家,开拓外贸市场和指导模具设计制造。各类专家各显优势,如外贸人才使齐星出口成倍增长,今年1至3月创汇2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3%。 从上世纪80年代末生产汽车尾灯模具突出重围,到90年代末瞄准市场生产重型卡车驾驶室,到现在自主研发工程机械驾驶室占领全国90%的市场,再跨行业发展新型材料和建设多晶硅项目,齐星公司一直在招贤纳能,坚持人才兴企战略。 招贤选能,研发新品,以独特的产品开拓市场、引领市场,齐星公司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徐德等齐星决策层不拘一格揽人才的心血。 不断创新,抢占先机 徐德认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附加值才高!”零星的汽车配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企业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寻求“高、难、精、尖”产品,就要勇于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齐星公司长期坚持产学研一体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手,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先后取得汽车车身22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技术研发中心研制出3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其中有10多项填补国内空白。 齐星目前是全国专业生产车身的“龙头老大”,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齐星”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正在报批,均为全国汽车驾驶室行业的首家申报单位。 坚持不断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齐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赢得了先机。 追求“梦想”,永无止境 “齐星要想做强做大,就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沉着干练的徐德,总在自我加压,瞄准更高更大的发展目标。 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齐星总是激流勇进,即使在产销两旺的情况下,却往往已瞄准了下一个新项目,从机械行业自行车—汽车小件—汽车车身,到化工行业甲基锡—巯基乙酸异辛酯,再到电子行业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齐星公司副总经理邓字安说:每次跨越,徐德都召集班子成员,反复研究,精心策划。有胆有识,超前谋划,敢为人先,是齐星成功的法宝。本报记者 许享红 见习记者 白萌 通讯员 冷慧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