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种田农民“闲”
作者:培春见习记者陈琳
4月中旬的晴和好天气里,曾都区何店镇谌家岭村4组村民罗家应戴着草帽,牵着牛不紧不慢地下了田。“有了先进的农机、农技,咱们农民‘解放’了,不用再起早摸黑地忙农活。”罗家应乐呵呵地说。 罗家应今年65岁了,家里一共12亩田。往年一到农忙时节,他就要请同村的小伙子、小媳妇帮忙。今年的水稻种植,罗家应采用了镇上推广的软盘育秧,这几天他已经把谷种育下。 据了解,何店镇是水稻主产地之一。近几年,该镇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犁、耙、镰等传统农具退居二线,收割机、旋耕机等渐入农家,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今年,该镇将插秧机的推广作为重点。水稻机插能科学地设定栽插深度,合理分布行株距,有利于田间管理,节省大量劳动力。看到插秧机的好处,农民踊跃购机,到目前为止,全镇一共拥有19台插秧机,其中14台是今春购买的。 与罗家应同村同组的饶纯光是今年购买插秧机的农民之一。2007年起,他家19亩稻田全部采用软盘育秧,并“请”了别人的插秧机插秧。“插秧机真是农民省力的好帮手,以前我一个人一天的劳动量,靠它一个小时就完成了。而且机插秧密度适中,成活率高,能增收啊!”饶纯光早就心动着想买一台插秧机,今年镇上推广农机时,他立即订购了一台。“科技下了乡,农民不再为农事慌。遇到技术问题了,找镇上的农技人员去……”饶纯光高兴地诉说着科技种田的喜悦和闲适。 本报记者培春 见习记者陈琳 通讯员曹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