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专汽之路,因“专”而“宽”
——对我市专汽发展的思考
作者:徐王俊
  4月24日至27日,在2009中国(西安)国际运输车辆、重型卡车暨特种车辆博览会上,四海宾朋汇聚一堂,1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与商务参赞,国内各地政府采购办负责人及国内外各大型企业代表等出席盛会。期间,他们纷纷与我市参会整车企业交流。交流讨论中,我市参会企业人员感受到,随州专汽的发展要做好“专”,才能越走越“宽”。
    目前,我市有资质的汽车生产企业达到17家,通过挂靠生产的36家,加上零部件产销企业已发展到300多家,年生产专汽约5万辆,工人近6万人,规模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作用明显。
    我市专汽行业发展迅速,但通过展会上的交流与对比,也发现不足:第一,我市以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的生产企业居多,拥有的核心技术不多,开发创新能力较弱,且产品以中轻型车辆为主,重型车辆寥寥无几。第二,我市汽车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落后,机械化水平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第三,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形成了“廉价促销”非正常的竞争局面。第四,市场分布不均衡,潜力市场占有率低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何黎明认为,行业内缺乏核心技术,且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大于合作,在区域内没有形成互补优势,对专汽行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要“专”。我市各专用车企业不能拘泥于当前批量大、品种少的产品,要综合自身优势,分析各自的市场,研究产品用途,生产一些专门化、专业化的产品,形成单一品种的系列化和专业特色,减少同质化,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要改变行业内专利不多、技术不够的局面,可走强强联合之路。航天双龙、中国重汽集团华威专汽等,利用大企业的资源发展壮大,都是我市专汽企业强强联合的参照。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可联合组建研发中心,用活机制,使分布在各企业的优势资源得以互补配套。
    展览会期间,各国驻华使节及商务参赞告诉我们,政府采购车辆主要考虑企业知名度、产品质量、价格等综合信息,随州专汽要想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成为政府采购的合作对象,必须要考虑其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分布率与知名度。我市专汽在西北地区由于受到陕汽集团等企业的影响,市场占有率较低。
    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拓宽国内外市场?有关人士认为,还得以细分产品为突破口,把专汽做专,做细,全面掌握顾客的需要,通过产品的特色和销售群体的努力,全面构建销售网络;同时利用“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牌匾,打造具有随州特色的专汽品牌,发挥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市场覆盖面。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徐焕东教授,在中国政府汽车采购峰会上作报告说,我国提出了10项扩大内需措施,又逢西部大开发、“5.12”川、陕、甘等地震灾后重建,这些都将为专汽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
    机不可失。我市专汽应在“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牌匾下,调整战略,选好方向,加大研发,形成特色,让随州专汽品牌更响。
  
    见习记者 徐王俊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专汽之路,因“专”而“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