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呼 唤 公 平 交 易
——对淅河镇人民桥村村民豌豆难卖的现场调查

  当下正值农民出售豌豆的高峰时期,辛勤劳作换来丰收果实,农民们本该是喜笑颜开,但在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人民桥村,将一袋袋豌豆搬上摩托运到附近集镇上出售的农民脸上却看不到笑容。对他们来说,种豆很容易,卖豆却很难。
  现 场:
  买主明压暗扣 农民有苦难言
    5月6日,记者收到一封来自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人民桥村八组马亮宗的信,他在信中描述了该村农民在出售豌豆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记者就此前往该村了解情况。
    人民桥村毗邻万店镇塔湾居委会,该村农民一向是将收获的豌豆运到塔湾出售。5月7日上午,记者赶到塔湾居委会时,正好目睹豌豆交易中的一幕。
    街道上设有几个收购网点,不时有农民们开着拖拉机、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拉着板车,甚至肩扛手提着一袋袋的豌豆向此处蜂拥而来,急于将豌豆出售的农民们把买主围得水泄不通。
    不多时,一位身体单薄年过六旬的老汉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了过来,车子后座上搭着两满袋豌豆,待他从车上卸下豌豆之后,已是满头大汗。他在拥挤不堪的卖豆队伍中摇晃着排了一刻多钟后好不容易才将两袋豌豆搁在磅秤上,谁知买主在查看后,抬头对他说:“有麻豆,不要。”老汉好言好语对买主苦苦哀求,可是始终没有打动买主,最终只好艰难地退出了场地,黯然离去。
    老汉离开不久,人群中突然争吵起来,只见一个脸庞黝黑的年轻汉子,满脸怒气地从磅秤上抱起一大袋豌豆,狠狠地扔在一旁的地上,破口大骂:“你这是什么鸟秤,我在家里称有一百零六斤,到你这一称只剩下一百斤,再去一斤皮,只剩下九十九斤了,价格涨跌都是你们说了算,还在秤上坑人,你们也太黑了吧。”
    前来卖豆的淅河镇人民桥村村民王家友对记者说,这些买主收购豌豆价格都是他们说了算,卖豆的人多了压价,觉得豌豆看着不顺眼也压价,一天价格波动能超过3角钱。有一次排在他前面的人还是7角一斤卖的,到他那就变成6角一斤了。豌豆是鲜货不能久放,农民们辛辛苦苦搬运过来,总不能说再运回去,到最后也只有低价忍痛卖了。
  幕后:
  收购层层压价 农民利益受损
    这些买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呢?记者通过当地农民了解到,真正前来收购豌豆的买主主要是来自上海、江西、安徽等地的商人,他们开着车来到本地,并不会深入到村间地头,而是通过他们在本地的合作伙伴来收购,而这些合作伙伴多是当地一些比较有关系的 “能人”。
    这些“能人”们和外地买主谈好利益关系后,就开始张罗布置收购的网点了,过磅、装车、收款等等事宜他们全权负责,并且网点还继续往下延伸,把外地买主的购买量层层分发,而每转手一层,收购价格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一点,到最后,吃亏的总是农民们。农民们告诉记者,这些人还伙同起来一起压价,有时看到卖豆的人多了,就互相打电话通气,一起把价格压下来。遇到这种事,农民们是哭诉无门,不管那个价格能卖不能卖也只有卖掉了。
    人民桥村村民马红星今年种了一亩地的豌豆,收了1000斤左右的豌豆,辛辛苦苦运到集镇上,一共也就卖了500多元。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比方说一个手快的女劳力,一天摘豆子能摘100斤,背几里路过来只卖得了四五十块钱,这还不算种豆子的本钱,说起来真的还不如去工地上打工一天赚的钱多。
    “我们在地里摘着豆子,心里一点谱都没有。”农民们众口一致对记者说道,“摘少了,去一次划不来,摘多了,又怕卖不掉,干着活心里都不踏实。”
  思考:
  建立农合组织 规范交易市场
    “现在这豌豆交易完全就是买方市场,买主说了算,农民们当然是有苦难言”,人民桥村书记马立前的一番话道出个中的玄机。
    他告诉记者,无论是集镇还是乡村要道,只要是设有收购网点的,就有农民不辞劳苦地把豌豆一袋袋地运过去,他们近的走了三五里路,远点的从七八里外赶来,急匆匆来到收购网点,把一袋袋豌豆搬下车,排着队伍一步步接近磅秤,等待买主的“裁决”。农民们提心吊胆,唯恐自家的豌豆卖不出去,最怕就是买主发话“麻角的不要,瘪角的不要,要么降价要么就去秤……”
    怎么样才能解决农民们卖豆难,卖价低的难题呢?马立前谈了一些他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成立一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如果有了农民自己的农合组织,就能够有效地遏制买主的恶意压价行为,产销一条龙也能让农民们更多地受益。人民桥村种植豌豆有十几年的历史,几乎每家都在种豌豆,成立一个合作社也不是什么不实际的事情。另外一点就是能够建立一个正规的交易市场,目前交易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难免让有些人钻了空子,如果能够设立一个专门的交易市场,相信能促进交易的公平有序。
    记者就此采访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副镇长李福银。他表示,对于建立交易市场这个想法,当地的豌豆在产量上尚不具备此等规模,而且政府在资金投入上也有难度。但是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如果当地有人带头创办合作社,政府方面一定全力进行支持,帮助农民解决后顾之忧。本报记者 王 松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呼 唤 公 平 交 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焦点特写】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