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房屋土地市场巨量“库存”争地“大战”重现京沪等地
楼市距离“地王时代”有多远
作者:李亚彪李舒王晔彪
  3月以来中国楼市的“小阳春”,为一直在低谷徘徊的土地市场吹来暖风,久违的竞拍争地“大战”重现上海、北京等地。金地集团以5.6亿元拍得上海徐泾镇3号地块,超出底价82%;温州长运地块以高达19607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成交,成为中国“新地王”……近期全国至少有十块土地以非底价成交。一时间,“楼市重回地王时代”“土地争夺战全面打响”的呼声四起。
    然而,记者对房地产市场土地“库存”问题深入调查后发现,中国房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去库存化”重任,“重回地王时代”何从谈起?
  “面粉”贵过“面包”
    面对记者,天津振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王维民眉头紧锁。2007年,天津振业以10.6亿元竞拍到一块地,8800元的楼面价创下天津“地王”纪录。短暂的风光过后,公司陷入困境。
    “现在,我们周边的3个项目,成品房均价每平方米6000元,比我们的楼面价还低,真正是面粉贵过面包!”王维民说。昔日“地王”成为“烫手山芋”,并非天津振业一家。在上海、福建、广东等地,2008年以来先后出现过退地潮。
    3年前,房地产企业优劣在资本市场上的衡量标准是土地储备量,于是,许多企业把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土地,带动2006年、2007年出现开发商储备土地高峰,六成房地产上市公司一半的土地存量是这两年积累的。
    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土地“库存”究竟有多少?著名国际地产顾问机构戴德梁行的一份研究报告称,1998年至2008年10年间,中国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购置面积达31.3亿平方米,截至2008年底,开发量仅为19.4亿平方米,约12亿平方米土地滞压在开发商手中。
  “整体土地市场仍在调整”
    面对今春以来土地市场频吹暖风,戴德梁行中国区综合住宅服务主管蒋尚礼认为,近期各地土地市场的确开始有所活跃,还有个别溢价幅度较大的收购现象发生,但这种现象并不会普遍发生,较高的负债水平和存货数量,仍然是房地产企业存在的整体现象。“整体土地市场仍旧处于调整之中。”
    中国指数研究院对全国60个城市土地招拍挂市场供应及成交情况监测显示,今年一季度住宅用地成交量为156宗877万平方米,分别仅为去年同期的33.3%和20.2%。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巨量土地“库存”压力下,开发商拿地热情减缓。
    研究人员认为,房地产界普遍认为楼市回暖也许只是暂时现象,大部分房地产公司在购买土地时显得犹豫不决,甚至停止购地,害怕资金被套牢;这使房地产市场真正回暖缺乏坚实基础。
  谁来为巨量土地“库存”买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4个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5.6%。业内人士称,在开发商忙于消化“库存”、谨慎开工的影响下,未来住宅市场有可能出现结构性供不应求,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楼盘价格可能上扬。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表示担忧:随着楼市遇冷、房价下跌,高价巨量拿地的风险很快暴露出来,开发商面临更大考验,要为当初的冲动付出代价!根据近半年来的市场平均消化能力看,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近期建筑钢材价格已经出现下跌。因此,这一轮中国经济周期最难消化的库存不是工业 “库存”,而是房地产“库存”,其中积压在开发商手里消化不良的土地,可能比空置房的消化更难办。
    在土地市场上,各方为实现“去库存化”想尽办法,然而,对“去库存化”信心不足仍是普遍心态。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认为,眼前的巨大土地存量仍然没有一个消化的基础和条件,“当前土地存量中相当一部分是高价甚至天价,这些土地不可能在现有市场条件下消化掉。”
    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对土地招拍挂制度纯粹以“价高者获得土地”的模式进行改革,对税收制度和土地配给制度进行改革,行业的发展才能回归理性和科学发展的轨道。新华社记者李亚彪 李舒 王晔彪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楼市距离“地王时代”有多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