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洛阳的老拱桥

  “五·一八世界博览日”,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制作的特别节目,被我看了个底朝天,感触颇多。
    人类文明能被很好的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可惜毁掉的还是更多。今天的中国,已无兵火战乱了,可是因一些人的无知或者私欲而毁坏的文物,仍不在少数。就在我们身边,可能就有应该保护的文物。我觉得,洛阳镇易家湾村的任家拱桥就是其中之一。
    据当地人讲,任家拱桥建于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这个建桥年代,就刻在桥面一块石板之上。后来这儿修公路,在桥面上铺水泥时,文字被覆盖了。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石拱桥,当然有它的文物价值。
    桥的跨度在五米左右,枯水时节,桥拱最高处距水面约四米。夏季蓄水之后,水面有好几十亩大小。远远望去,桥拱横亘水上,气势颇为不凡。上世纪五十年代,幼时的我常随父亲捕鱼至此,每每既叹服桥之壮观,又害怕那浩浩水势。
    作为洛阳与府河的主要通道之一,任家拱桥每天承载着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即便重达数吨的载重汽车往来奔驰于其上几十年,桥体主结构至今仍完好无损。
    桥身全部由石条构成。石料取自附近山上,石质比较坚硬,石色青。石条长短不一,宽窄厚薄却比较一致。因此,桥体外观既整齐划一,又错落有致。石条用石灰浆粘接,从水面上观桥拱,青白相间,别有风味。
    桥拱两侧各有一围由几块弧形条石连接成的抛物线形外圈,抛物线很规整,将构建桥拱的石条外端严密遮掩,使整个桥身浑然一体。为了承载外圈的条石,桥拱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就有一块条石露出拱外,露出部分的长度与外圈的条石厚度相当。拱的外环大于内环,那些外圈的条石就这样被紧紧地钳制在露出的两块条石之间。几百年后的今天,上游那侧仍完好无损;下游那侧,只有近水的两块条石脱落,中间的几块仍牢牢地附着于拱身之上,你能不惊叹造桥工匠设计之精巧吗?
    当地人讲,解放前夕,这桥险遭劫难。当时,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隔河对峙。一个国民党团长为阻止解放军过河,打算炸毁此桥,幸亏当地知名人士组织群众抗议,此桥才能保留下来,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
    去年的一次大水,曾将桥一端的辅助设施冲垮。桥拱虽未受影响,但它毕竟不是钢筋水泥结构,大卡车常年从它身上碾过,必然会影响它的寿命。如果让它毁于当今,实在可惜。这座古桥,见证了几百年的历史风云,也承载了新中国几十年的建设步伐。今天,它应该退休了,这是当地人们的呼吁要求,更希望落实为我们随州人保护历史文物的具体行动。
  
    (诗章)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洛阳的老拱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