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
————记随州市劳动模范、随州职业学校校长陈家喜
作者:常跃耀见习记者徐王俊
本报记者常跃耀 见习记者徐王俊 湖北现代教育集团·随州职业学校,是我市职教方阵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民办教育的一面光辉旗帜。该校经过十年的成长,十年的锤炼,已经成为全市老百姓心目中的一所好学校。 ——市教育局局长吴江明 在世界“第八大奇迹”编钟出土地旁,随城西郊的擂鼓墩,有一所占地180亩、花园式的学校,这就是随州职业学校(原名曾都职业技术学校)。漫步校园,您会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深长幽静的樟树大道,造型各异的绿地花园,错落有致的教学楼群,风情无限的荷塘亭台和丰富多彩的学教活动,让整个校园散发着文明雅致,活力向上的气息! 社会上有人评说,随州职校,就像是一所“黄埔军校”。此话不假,该校学生在校都穿迷彩服,站队出操、整理内务、文明问候,俨然军人风貌。其办学模式:用军营模式建设学校,按市场需求发展学校;用军队纪律约束学生,按企业制度管理学生;用军人标准训练学生,按员工要求培养学生。 短短10年时间,随州职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走过一段艰难的办学路,有汗水,更有收获:校长陈家喜先后荣获湖北省民办教育优秀校长、全国职业教育百家校长和省职业教育协会理事称号。2009年5月,又荣获随州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职教责任重于泰山 眼下的市场经济,重收入轻责任的现象比较突出。在社会上时常听到,某某人办学肯定是三分钟热度,赚到钱就要开溜的,而陈家喜不是。他这样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知道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们更应当为农民分忧,所以我希望他们用最少的钱,让他们的子女接受较好的教育,将来有所作为,这样才能对得起做人的良心。”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陈家喜的经历说起:1982年,18岁的陈家喜从随县一中毕业时,仅3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农活干不好,也干不了;想当兵,走不了;当民师,没如愿,在心情很糟时,陈家喜选择外出打工。10年的闯荡漂泊,让他深感没有文化和技能,将会一事无成。1992年,陈家喜艰难地自费到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进修学习,1998年被安排到随州水利职校工作。 2002年,陈家喜萌生了自己办学的念头,他把想法告诉家人,家人十分支持。为筹集资金,陈家喜东奔西跑,东拼西凑,在随州市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曾都职业技术学校(现改为随州职业学校)于当年6月正式成立。 谈到责任,陈家喜说,许多家长省吃俭用将孩子送到随州职校读书,目的是让孩子学到本领,有一个好的前程。如果一个校长没有责任的话,学校的发展是不可想像的。因此,陈家喜特别注重实训和就业,对第一次推荐工作不满意的,学校可推荐第二次、第三次……今年5月,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没见底,该校就顺利安置9批次521名学生,大多在沿海发达城市,丝毫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该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为了责任,陈家喜设立了“职业教育救助基金”,对城市下岗职工子女和农村困难学生实行学费部分减免,对就读职校的孤儿实行培养费、杂费、生活费全免,学校每年资助金额达30余万元。淅河镇独山村七组的孤儿陈阳等同学,成为第一批受助学生。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与其在这里惋叹,不如早点采取行动。”陈家喜抹去伤心地眼泪,带头在全校组织了一场募捐大行动,第一个主动捐款4000元。人多力量大,该校当日就为灾区募集2.8万元。 为了减少学生生活开支,陈家喜要求学校食堂不承包,实行“无盈利”经营,商店也不卖零食;学校的毕业证、考试、洗澡、开水、饮用纯净水等项目,实行零收费;校园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学生平时不上街。这些措施都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费用,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诚信办学获得了家长们的赞赏。唐县镇光明村一组学生家长彭大启说:随州职校校内消费低,跟踪服务好,感谢随州职校对我家3个孩子的培养,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该校现已发展到拥有四川自贡、陕西渭南、随州高中艺术教育基地和校本部四个校区,教职工200余人,其中兼职教授4人,兼职工程师10人,双师型教师40人,外籍教师2人,大学学历占98%,年招生规模突破2000人,在籍学生达6000多人。 创新职教新模式 职校要生存下来,必须以特色取胜,紧跟市场不断创新求发展。陈家喜说“要设特色专业,办特色学校”,他认为中等职校开设的专业只有和市场接轨,才能保证学生出校门,进厂门。面对以前开设的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模具数控、电脑主机板维修等专业,专业设置较少,就业面窄,限制了部分学生的求学需求,陈家喜决定“面向市场设专业”: 2008年7月,一块“中日韩动漫游戏研发中心实训基地”的牌子,挂在该校大门口。这是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开办的特色专业——动漫游戏制作专业。这一专业的设立,得到了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为“省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与上海弘庆远洋船舶有限公司开办“国际海乘”专业,随后,双方签订培训、就业协议,合同规定学生就业年薪都在5万元以上。 2008年11月,第一批赴上海远洋培训中心培训的7名学生,取得优良成绩,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该校国际海乘专业的就业前景深表乐观。今年又与新加坡康佛商学院和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开设了工商管理、酒店与旅游管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大专班,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和活力。 在教学上,陈家喜提出使用“双元制”教学法,简言之,学生在校学什么?怎么学?由“要他学”变为“他要学”,创建“乐学课堂”。教师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对象,创造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同时,与企业联合,让学生到企业车间参加实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讨论式”、“任务引导式”等方法。在学习电脑主机板维修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难度较大的训练科目分解细化,设计若干小“项目”,使学生用“电烙铁”加上“钉书钉”,就可以制作出各种“工艺品”。学生的技能考核方面,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每月一次的实习和理论考试中,重点考查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良好的素质教育,让随州职校的222名同学在今年5月20日举办的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上一展风采。为筹备寻根节的拜祖大典,筹委会在该校挑选出222名同学参加开幕式表演。表演分为3个方阵,即由81名女生组成的“五谷”方阵,由81名男生组成“幡旗”方阵及60名男生组成的“护宾”方阵。由于该校学生军训有素,纪律严明,不言辛苦,积极排练。拜祖大典上,统一的服装,整齐的步伐,成功的表演,让海内外嘉宾们称赞不已。 国家教育部职教专家张广德先生来该校评估省重点职校时说:“随州职校管理规范,教育有特色,学生素质高,就业待遇好,发展速度快,为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代表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职教花开香四方 面对专家的评价,陈家喜并没有沾沾自喜。他说,随州有这么好的职教品牌,应该走出去,应该向外扩展,这样做,一是带动当地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扩展随州职校更宽广的生存空间。 说干就干,2006年,陈家喜开办四川自贡市锦江职业技术学校;2007年,又在陕西渭南开办富平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这两个职校完全用陈家喜的随州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师资队伍,可以说是整体移植,枝繁叶茂,生机无限,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和老百姓认可。 为了把随州职教之花浇灌得更鲜艳,陈家喜不仅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更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他的想法是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这是保证职教质量的重要前提。 ——聘请空军某部大校孙正生做军事顾问,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 ——聘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建华、华中科技大学刘全智、师明义、湖北经济学院刘国武等教授,担任学校规划、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等顾问,指导学校科学发展,实现从“借资金办学”到“借智慧办学”的观念转变; ——定期选派学校干部、教师参加省、部级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引进先进的教学及管理理念;注重教师业务学习,经常开展讲课比赛交流教学心得,提高教学水平;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添置先进的教学设备,给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让教师衣食无忧,顺心顺手的工作。 一路汗水,一路高歌。随州职校已是湖北双龙、齐星、珠海光联、苏州友达光电、华硕电脑、杭州东芝机械、富士康、昆山鸿准模具、上海星科金鹏、深圳倍利得、无锡健鼎、瑞仪光电等众多公司的人才培训基地。 2006年,该校一批优秀毕业生被韩国艾迪斯公司选聘为技术人员,并送往韩国进修。深圳清溢公司领导,将“招聘信得过单位”的锦旗送到学校,并对该校毕业生素质大为赞赏。该校2003级的学生龚超,在东莞自创 “晟镁精密模具有限公司”;2001级学生万常春在武汉自办环境艺术设计室,一部分走出去的随州职校学生在创业的路上变成了老板…… 谈及职教的未来,陈家喜信心百倍。“2005年我被省教育厅选派到英国新诺丁汉大学去学习职教,当时随州就我一个人。在英国学习期间,我看到英国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他们国家70%的学生都在职业学校学习,只有30%搞的是学术教育的学习。英国的劳动准入制度非常严格,不管从事任何职业,必须在职业学校培训,要拿到相应的合格证才能上岗,所以我感觉到我们国家也会落实劳动准入制度。我们的职业培训会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更有前途。”陈家喜自信地说。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学校本着培养一个学生,造福一个家庭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一专多能、一人多证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坚信:随州职业学校这艘带着军营气息与胆略的航船,一定会沿着既定方向,劈波斩浪,驶向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