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各种天灾 实行分类指导
及时抓好农作物抗灾田管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徐厚新报道:6月6日以来,我市部分乡镇(办)遭受7级大风、雷雨和冰雹袭击。据曾都区初步统计,目前受灾农作物已达16.2万亩,成灾面积6.1万亩,绝收2.7万亩。尤其是在今年我市夏粮小麦产量质量双下降的基础上更是雪上加霜。针对这一不利形势,农业专家提醒各地要切实抓好农作物抗灾田管,确保全年农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首先,要因地制宜,及时补救和改种。对受灾区的农作物进行扶苗补苗或间作套种,对绝收的田块和所有没有插上秧的田块,都要迅速改种其他作物,主要以玉米、红薯、花生、黄豆、芝麻、绿豆、豇豆、西瓜、蔬菜等品种为主,要确保种满种足,不空田荒田。 同时,要搞好分类指导,加强秋季作物田间管理。中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晒田。对亩苗数达20万/亩的中稻要排水晒田,对基本苗不足和晚插中稻适当晚晒、轻晒,但最迟不能迟于7月5日排水晒田。二是防治病虫。各地要在雨住天晴后亩用20%叶枯宁150克兑水40公斤普喷一道,防止白叶枯病的大流行。同时要加强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的防治。三是巧施穗肥。晒田复水后叶色过分落黄的田块,复水后应立即亩追尿素5公斤;叶色正常的,可在7月15日左右亩追尿素5-7公斤;对叶色浓绿、长势偏旺的田块,亩追氯化钾5-10公斤。 针对今年棉花播种普遍较晚,移栽迟,苗龄小,长势差,发育慢,受灾重等情况,目前棉花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雨后全面开展中耕松土,消除板结、草荒现象。二是看苗施肥,要求速效与缓效相结合。对早发棉苗,结合中耕、改沟,亩施30担农家肥、15公斤钾肥、30公斤棉花专用复混肥;对迟发棉苗,喷施"三合汤"(4000倍的802+1%的尿素液+0.2%的磷酸二氢钾),同时亩用尿素10公斤化水穴施。三是清沟防渍,做到四沟相通,能排能灌,减轻"两萎病"的蔓延。四是早调轻控,今年棉苗普遍迟发,长势不平衡,对早发棉苗达到7-8排果枝时亩用20%助壮素水剂6-8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进行适时化控。五是防治病虫,亩用3%的广枯灵50ml或32%的菌必克30ml兑水50公斤灌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同时要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和棉铃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