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两年有64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市科技进步奖今年起每年评审一次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周忠林报道:近两年来,我市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达64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记者近日从市科技局获悉,从今年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已由原来的每两年评审一次改为每年评审一次。 2006年全市科技大会以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科技成果喜获丰收,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和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加强。曾都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广水市成为全国科技示范市、全省技术创新示范市。2007、2008年全市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6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申请专利360件,是前5年的总和;承担国家、省级科技项目42项。100余家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20多家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每年开发或引进技术成果100多项。高新技术企业由地级随州市建市前的2家发展到34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和农技110热线为农户提供专家级服务。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出台鼓励政策、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市政府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励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提升了我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以16%-17%左右的速度递增。自地级随州市建市以来,每年都有一项科技成果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008年度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的分别是湖北(广水)迅迪科技有限公司的“SDA-N逆流在线测控装置”成果和湖北(曾都)正佳微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 “新型复合生物肥料的研制与应用”。据介绍,“SDA-N逆流在线测控装置”采用直流电流正、反向检测一体化的设计方案,其技术参数达到较优水平;“新型复合生物肥料的研制与应用”利用多种对植物有益微生物以及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经过科学的工艺进行发酵螯合成新型复合生物肥料。每亩地施用1公斤可相当于4.3公斤氮素,2.7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这两项成果同时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充分显示了我市的科技实力正在逐步增强。 为推动创新型随州的建设,2008年市政府对 《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进行了修改,并决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由原来的每两年评审一次改为每年评审一次。目前,2009年度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已经启动,推荐申报截止时间为8月30日。凡在我市进行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拥有创新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的单位、集体和个人均可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