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群雁高飞头雁领
——记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党支部
作者:晓林
  本报记者 晓林 通讯员 罗可启
    编者按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本报自即日起推出《党旗飘飘》专栏。报道一批优秀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向党的88周年献礼。
    酷暑6月,走进曾都区三里岗镇吉祥寺村,一幅现代新农村美丽画卷映入眼帘:农家别墅环山而列,白墙褐瓦,楚风楚韵;休闲广场树绿花红,设施齐全,引人入胜;村头市场人头攒动,车鸣人喧,交易活跃。
    短短3年时间,吉祥寺村由一个普通山村,一跃而成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去年12月,涵盖7镇50个行政村的随南新农村试验区在这里启动。一个山村的巨变,离不开上级各级组织的支持,更凝聚着村党支部一班人的辛勤汗水。
    吉祥寺村位于三里岗镇集镇东南部,离镇区1公里,211省道穿村而过。全村下设5个村民组,639户2369人。党员66人。全村版土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28亩,山场林地面积1.5万亩。
    2007年4月,市委书记马清明走进吉祥寺村,与区委、镇委领导和村支部负责人一道调查研究,提出了吉祥寺村新农村首期建设的“十项工程”,涉及村民新居建设、食用菌基地建设、养猪小区建设等各个方面。
    如何带领群众把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村党支部发扬民主,推行“两会制”决策,每一项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参与的热情充分激发出来。
    党员干部领头干。规划、建设村民新居,村支部委员、妇联主任张德慧等带头报名。新居工程还没开工,首批84套房子已经被乡亲们认购一空。如今,村民新居一期已经建成,入住的村民别提多满意。村民周凤娇说,新村紧靠香菇大市场,信息通畅,家里收购的香菇不愁销;而且环境特别好,每天晚上到村民广场散散步,感觉生活比城里人还惬意。这一切,都要感谢村支部的好安排呀!
    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载体。村党支部紧紧围绕袋料香菇栽培和生猪养殖两大支柱产业,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500亩的袋料香菇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起来了,进驻菇农150户,栽培袋料香菇150万袋。这个基地的建成,不仅保证了出口香菇的质量安全,而且提高了种植效益。村里还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吸纳78名菇农入会,为菇农提供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和市场拓展等服务。去年,全村共种植袋料香菇210万袋,农民种菇收入在2100万元以上。
    生猪产业风险较大。党员邓卓国、陈永和解放思想,破除“小富即安”的束缚,率先组建了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吉祥牧业有限公司,带动了全村畜牧业的发展。2008年,全村畜牧业产值11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
    吉祥寺村一组高发权、肖永红等17户村民,居住在深山老林里,道路不通,生活环境恶劣。村党支部与本镇香菇加工龙头企业——雷氏菇业公司总经理雷裕国商议,通过土地流转,让17户成为该公司林业合作社的股东。高发权等村民如今搬进公司为他们盖新住宅楼,在香菇大市场里找到了新岗位。
    在“生产发展”的同时,村党支部不忘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村里坚持开展 “党员讲坛”、“农民讲坛”,让党员、农民自己担任主讲,用身边的人讲身边喜闻乐见的事,让党的富民政策家喻户晓,把健康的文明习俗带进千家万户,把农民致富信息和农村先进文化传播到各家各户。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国勇说,两个“讲坛”的坛主都是村里的党员、能人,讲的是土经验,说的是老土话,学来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前不久,村里的“党员讲坛”、“农民讲坛”活动还被中央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哩!
    新农村建设无止境。如今,吉祥寺村里香菇加工工业园、村民新居二期工程等新一批“十项工程”已全面展开。村党支部书记张德贵说,随南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从我们村发起,我们一定不辜负领导和人民的期望,当好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群雁高飞头雁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