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倾心铸文明
——记曾都区文明办主任郑颖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为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功,他走遍城区大街小巷督查环境卫生整治,为社区老百姓硬化泥巴路、疏通下水道、搬走“垃圾山”……
    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无私,让生命最炽热的燃烧。一年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功了,46岁的他却病倒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折射出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映照出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
    他,就是曾都区文明办主任郑颖。
    近日,记者采访了仍在病中接受治疗的他。
    检查“门前四包”监督岗,抽查泥巴路硬化。他说:“文明创建如果流于形式,就是我文明办主任的失职!”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2007年5月,年轻的地级随州市发起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动员令,打响了一场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硬仗。
    曾都区辖35个社区,涵盖了城区的绝大部分面积和人口。身为区文明办主任,没有丝毫犹豫,郑颖立下军令状:“文明创建如果流于形式,就是我文明办主任的失职!”
    大街大道是文明创建的“脸面”。为巩固创建成果,市创建办决定在大街大道设立488个“门前四包”监督岗。为督办落实,每天郑颖每条大街逐一巡查。有岗无人、无岗无人、有岗有人但不履职,他都一一督办落实。他每天坚持步行查看,不放过一个监督岗。一次,他到北郊办事处检查,因为有的监督岗距离城区较远,北郊办事处宣传委员罗启江汇报情况后,劝他坐车抽查。他说:“坐车走马观花,怎么能够发现问题?”他坚持步行检查完了每一个监督岗,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督促改正。
    文明创建从大街大道向小街小巷延伸,泥巴路改造提上日程,市民欢欣鼓舞。然而,许多社区考虑到资金困难,没有如实上报本辖区的泥巴路,第一次报上来的只有10多条。郑颖想:“按这个计划实施,不仅创建验收不能过关,更对不起市民的期望。”他开始在一条条街巷转,找社区干部做思想工作。
    天后宫社区7条泥巴路只上报了1条。郑颖找到社区负责人说:“你们有7条泥巴路,非修不可!”社区负责人说:“没钱。”郑颖说:“我们来协调。”他通过协调邻路单位都出一份力,解决了资金问题。最终,城区有57条泥巴路动工硬化。这时,郑颖又当起了编外监理,每天巡查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一天晚上9时许,郑颖在烈山社区巡查时发现,工程队趁下班投机取巧,新铺的水泥路面两边厚中间薄。他当即给社区负责人阮宏志打电话,并一直在现场监督造假路面全部返工后才离开。他说:“小街小巷的道路修一次不容易,我们要对得起老百姓。”朴实的话语,透出了郑颖深沉的为民情怀。
    整治小街小巷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搬走“垃圾山”。他说:“要真正做到创建为民,为老百姓多做实事。”
    创建中期,小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成为整治的重点。
    与繁华解放路相连的东壕街,因为100多家小吃店占道经营,“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郑颖“厚着脸皮、扛着领导的牌子”,挨门挨户找到沿街门面的单位负责人 “化缘”,解决了10万多元的资金缺口。经过2个多月的整治,整条街道焕然一新。“以前板车拉不进,现在汽车能掉头”,东壕街成为市民愿意光顾的“特色小吃街”。东城办事处宣传委员王合意说:“这条街的整治,郑主任立下大功。”
    北郊黄龙巷道路破损严重,路边旱厕臭气冲天。一到下雨天,污水横流,附近居民苦不堪言。郑颖多次争取各级领导来此察看,获得了支持。在市、区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路面刷黑了,下水道疏通了,路灯安装了,旱厕变水厕,两边栽上了绿化树……附近居民王秀玲说:“现在环境多好啊,多亏了文明创建,多亏郑主任的推动啊!”郑颖又不失时机地组织社区干部在此召开现场会,有效推动了小巷整治。
    随着创建的深入,许多老百姓知道了有个办实事的郑主任。不管分内分外,只要居民找到了他这个 “城市大管家”,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忙解决。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许多老百姓对创建的态度由不理解、不支持到理解和支持。郑颖说:“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创建为民,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董斌 特约记者 程舢)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倾心铸文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